很久以前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公司每天早上都会给每人发一个鸡蛋,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
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
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之后大吵一架绝交了。
他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前段时间看新闻,看到这样的一幕:
天津南开区,二马路一户家庭,爸妈为80后儿子买婚房,耗尽积蓄还外借30万元。
婚期临近,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聘礼钱,接连闹几天。妈妈心疼儿子, 又拿不出钱,哭着说:“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啊。”
儿子冷漠地说:“那你就死吧!”
在他的观念里,没钱,都怪爸妈没本事,就是爸妈的错,拿不出聘礼钱,母亲就该去死。
这位母亲大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养了三十几年的儿子会这么无情吧。
于是,绝望的从五楼纵身一跃,当场身亡。
父母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就像公司的甲每天都给乙吃鸡蛋一样,有天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时,30岁的“巨婴”会又哭又闹,会冷漠地对母亲说:“那你就去死吧!”
父母无条件的满足,只会养出白眼狼,有些“巨婴”,真的是在吸父母的血,并且从来不懂得心疼。
生活中处处可见:
去年,发生在嘉定区,自己的亲生儿子,要钱不成,就死死的拽住母亲,或抱起来在空中狂甩,或按在地上摇晃,将这位母亲折磨得头晕眼花,站都站不稳。
该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母亲称没钱,男子便让其问亲戚借,母亲不肯,男子便狂暴地对自己母亲动手,以发泄心中不满。
不仅拿衣服狂打母亲的头,还直接把衣服甩在母亲脸上,拽着母亲的衣服把她往阶梯上拖,那一级级的阶梯该把老人家的身体撞得多疼?
更过分的是,男子还拿来别人的扫帚,准备殴打母亲,被保安制止。
这位母亲,至始至终,都没有反抗,一直静静的坐着,任凭儿子摔打。
广州医院的过道里,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恶狠狠地用脚踢自己的母亲。
踢踹的同时,嘴里还不停地用恶毒的言语咒骂着。
她妈妈靠墙站着,不还手,只弱弱地用手阻挡。
男孩的奶奶在中间拉扯制止,好不容易才让男孩停止疯狂的举动。
而男孩踢打母亲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刚刚想阻止他玩手机。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在娇惯、宠爱、百依百顺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享受和依赖,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
他们不会对父母的付出有丝毫的感激,反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他们会认为自己半世的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的。
物质上啃老、精神上未断奶,都是不独立的表现。
父母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独自承担他的人生。
那些事事代劳、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父母能容忍“巨婴”,社会不能容忍
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帮你狠狠教育的。
经常听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说: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必要和小孩子一般计较。
爸爸妈妈们因为心疼孩子而不忍心责罚,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们原谅孩子所有错误的理由。
爱不是放纵,今天,你可以原谅孩子所有的错误,可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步入社会。
到那时候,社会会原谅他们的过错吗?
如果你现在不好好教育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帮你狠狠教育的。
有网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
但20岁明明已经应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爱孩子,请好好教育孩子。
第一,请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
爱孩子,请“放手”,孩子到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父母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请不要,无条件的满足孩子。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偏多,经常看见四五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孩子需要什么,家长会无条件的满足。如果天上的星星能摘到,家长都巴不得摘一颗送给孩子。
经常在逛超市时,看到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家长不给,孩子又哭又闹,在地上打滚。家长可怜孩子,就答应给孩子玩具,因为哭就满足,下次还在会哭的厉害。
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像甲给乙鸡蛋一样,总有天,你不能满足时,他只会怨你,恨你,甚至逼死你!
第三,请让孩子明白是与非。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教育孩子,重在给孩子订立规矩,通过规矩来让孩子明白是与非,对与错才是好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才能从根本解决有些小孩屡教不改的问题。
对于孩子初犯的错误,可以告诉他错在哪里,怎么做才更为合理,然后告诉孩子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你可以采取关禁闭,或者是禁止玩他最喜欢的游戏多长时间等等,惩罚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虽然可以一时尽兴,但最终的结果却很不舒服,让他有得不偿失。
第四,请让孩子学会吃苦
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在坐地铁的时候,经常看见孩子六七岁了,还坐在婴儿车里。我就很好奇,是孩子腿脚不好吗?还是孩子生病不舒服才会让孩子做婴儿车呢?结果问家长,家长说:孩子走路太累了,不愿意走路。都已经上小学了,觉得走路太累,这点苦都不能吃,生活中其他苦还能忍受妈?
第五,请让孩子学会感恩
有礼貌、懂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引导,让孩子从学会说“谢谢”开始,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很多孩子觉得父母照顾他,伺候他吃喝拉撒,就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不易,以身作则,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生活,工作中去,从而理解父母的不易。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种什么样的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父母的因,孩子的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