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嘉庆为何急于杀和珅

嘉庆为何急于杀和珅

嘉庆4年,89岁的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了,尸骨未寒之际,嘉庆帝便以迅雷不及之势对他的宠臣和珅进行了铲草除根。那么嘉庆为何要急于杀和珅呢?

和珅其人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中等官家庭。和童年时期接受了私塾启蒙教育,少年时期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这是一所为八旗及内务府优秀子弟接受教育而设的官方学校。和珅20岁的时候,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23岁时,被授子三等特卫,又挑补粘竿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和珅聪明敏捷,最善察言观色,揣摩皇帝的意思。他对乾隆帝的起居,体贴人微,“帝若有咳之时,和即以溺器进之”,使乾隆帝龙心大悦。

和珅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各重要岗位广为安插亲信党羽,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排除异己。他与大学士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勾结在一起。把福康安安排进了军机处做自己的帮手,还把姻亲苏凌阿这个只认钱的无耻之徒提升为大学士。和珅的弟弟和琳做了工部尚书;其同党孝贤皇后的侄子福长安做了户部尚书;大学士永贵的儿子伊江阿做了山东巡抚:其党羽国泰、景安、明保等人,也都先后身居高官,形成了“内而公卿,外而藩阃,多出其门”的局面。和珅肆无忌惮,广植党羽,把军事、政治、财政、文化、外交大权集于一身,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以前朝臣奏章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开。和绅却下令以后奏章需写两份,副本交军机处。从此上奏的渠道也被他一手控制了。

和珅擅权柄政的过程,同时也是他贪污聚敛的过程。他利用掌管财政大权之便,举凡河工奏销、盐政税务甚至军费开支和各地进贡,都成了他抢夺、榨取的对象。又利用负责主持皇帝私人活动,如皇帝生日庆寿、外地巡游、皇室成员的婚丧嫁娶等,借机贪污勒索,以皇帝及朝廷的名义索要钱财,其中有许多纳入私人腰包。

虽然和珅有揽权贪污等恶行,但他的确颇有才干善于理财且文学素养也相当高。他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念十分认同。虽然后来信奉现实主义,不过闲时亦爱与文人墨客一聚。而且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因为和珅才保留了下来。他常常与乾隆帝一起作诗,和珅对乾隆所作诗词的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研究,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和珅的诗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除和珅

和珅的势力遍布朝野,且他本人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掉他并不容易,那么嘉庆是怎么做的呢?

一、内外廷臣宣布铲除和珅的信号。乾隆去世当天,嘉庆就把和珅强行软禁起来,表面上任命和珅与成亲王永瑆、大学土王杰、尚书福长安等负责办理丧仪,但实际上要求和珅、福长安“昼夜守直殡殿,不得任其出入”。正月初四,下诏力责征白莲教不力,嘉庆把矛头直接指向军机大臣,“内面军机大臣,外而领兵诸将,同为不忠之辈”,首席军机大臣和珅明显是其指责对象。初五,嘉庆宣布御门听政,决定“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重新把政治大权收回手中。他还同时表示要效法先帝,“以求言为急务”,不能仅听“一二人之言”。 这无疑是嘉庆在向内外廷臣宣布铲除和珅的信号。于是御史广兴、郑葆鸿、给事中广泰、王念孙等,纷纷上奏弹劾和珅。

二、任用亲信大臣,掌握要害部门。

王杰被任为首席军机大臣,成亲王永瑆、前任大学士刑部尚书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为军机处行走,仪亲王永璇总理吏部,成王永瑆总理户部,调兵部尚书郭庆桂为刑部尚书。驰驿安徽,调巡抚朱珪入京直尚书房。

三、剪除和珅羽翼。

和珅集团中主要人物左都御史吴省兰革职回籍,侍郎李潢降为编修,太仆寺卿李光云以原品休致,大学土苏凌阿罢官去看守乾隆陵墓--裕陵。

一切准备就绪,嘉庆宣布和珅22条大罪,赐和珅自尽。

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嘉庆急于杀和绅呢?

首先来看看和珅是如何对待嘉庆的。乾隆六十年,和珅在得知乾隆帝要立颙琰为太子时,抢先给颙琰“玉如意,漏泄机密”讨好新主子。但与此同时他却不放心嘉庆,力阻嘉庆提升安插亲信。传位大典举行过后,乾隆本打算调颙琰的师傅朱珪入阁,颙琰作诗向老师祝贺,却被和珅密告乾隆:“皇帝欲市恩他师傳”。乾降于是放弃了征召朱珪的想法。和珅还把心腹吴省兰安插在高庆身边,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1798年,嘉庆打算在冬季举行大阅之典,结果因和珅力劝乾隆而作罢,公然违背天子的意志。对于和珅的种种行为,嘉庆帝怎能不想将和珅杀之而后快呢?

其次是由于乾隆末年,乾隆帝奢靡腐化,整个国库已经入不敷出,再加上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更让国家财政雪上加霜,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当时清政府一共花费了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才将其镇压下去,而嘉庆四年正是白莲教起义的中期,白莲教起义军发展最迅猛,军费开资最大的时候急于解决财政危机的嘉庆帝只能把手伸向和珅那里。和珅作为大清帝国的摇钱树,嘉庆帝还算是对他网开一面,让他在牢中自尽,也算是为他保存了最后的一点颜面。

和珅死后,嘉庆帝便全权接管了他的家产,那份天大的财富粗略计算大概有八万万两白银从当时的清人笔记中.大概能找到有关和珅家产的三种说法,基本是雷同的:

第一,《清稗类钞・讥讽》:“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賜令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八百兆,便是8亿两银子,清代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十元,算下来,和珅的家产总值应该有40至50亿人民币。

第二,《庸盒笔记・抄査和坤清单》:“十七日。又奉上谕,前令十一王爷盛柱庆桂等,查抄和珅家产,呈奉清单,朕已阅看,共计一百零九号,内有八十三号,尚未估价,已估者二十六号合算共计银两万两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

这个数字并非全部家财,仅仅是已经估价的物产,而那些尚未估价的财产,大概三倍还要多,所以,算下来,总数也大概有八万万两白银了。

第三,(杌近志・和珅之家財),将和珅的家财说得更为详尽:“其家财先后抄出凡百有九号,就中估价者二十六号、已值二百ニ十三兆两有奇。来估者尚人十三号,论者谓以比例算之,又当八百兆两有奇。甲年、子两次偿金总额,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坤以二十年之宰查,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虽以法国路易第十四,其私产亦不过两千余万,四十倍之,犹不足当一大清国之宰相云。

1755年到1799年,和珅从得宠到被嘉庆帝扳倒,仅仅20多年的时间,他就搜刮下了八亿两银子的天大家业,其贪污程度可见一斑。

和珅固然该杀,但嘉庆帝的真正目的也绝非惩治贪官,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其实可以理解为“嘉庆帝为了吃饱,和珅必须跌倒”,和珅背后的巨额财富,让嘉庆帝动了杀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738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