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没看成红叶,遗憾一年。
今年深秋,一趟巴中光雾山之行,写了三篇散文。对行程,景致和感受,都草草地进行了描写,但仍然觉得,余味未了。
仔细想来,再写几篇,估计也是写不完的。不说茫茫大山的美景美色,仅一起赏秋的小伙伴的名字,都还未逐一点到,他们也是与我一起平分了秋色的,我也不能私藏了。现在不说,是他们的大度,但某一日突然想起,想必,我也是会被罚酒的。
再过两日,就要立冬了。时间有些紧迫,仿佛有人在催,说尽秋色好过冬。便再一次,将自己塞进汽车,开进大巴山,置身人流,去翻捡红叶......
好位置,都被专业摄影师占领,危险地点,如河谷中,悬崖边,也架起“长枪短炮”。“天然画廊”,他们在,“兰沟桥”,他们也在,“黑熊沟”,他们仍然在......冷不丁地从树林里钻出一个挂满行头的人,也是有的,大家最看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是他们认为,可以取到最佳角度的位置。
他们对秋的气息最为敏感,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位置,便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锐利的眼睛,可以穿透一片红黄,用特写镜头,捕捉一叶鲜艳。他们会默不作声,旁若无人,长时间专注守候,如同在等待生命中的某一个人,等待一摇三晃的马尾巴转过身来,一脸粉红,满眸灿烂,闪过一道电光......屏住呼吸,轻轻按下快门。
我想,摄影师的眼睛,能够去除任何一丝杂质,永远只装两样东西,最丑陋的痛,最美丽的暖。这里别无选择,光雾山除去最天然的,最自然的美丽,也只剩最纯情的,最淳朴的美了。
光雾山是一纯情少女,红叶是她脸上的一抹红晕,千里巴山,是一位万年长者,臂膀宽厚,慈祥宽容,他的儿女,都有着他一样勤劳朴实的性格。
盘山公路边的村姑,脸上还残留着夏天太阳的颜色,说话与摆渡车驾驶员一样,不温不火,客客气气。六十元一斤的野生干竹笋,我买了一包,两元一斤的野生猕猴桃,高建平和唐芙蓉买了一大袋。谁还忍心讨价还价,村姑说,到丛林里摘野生猕猴桃,脸和手都划伤了......
上山前,夜宿南江,陆旭的学生帮着安排食宿,介绍景点和路线等情况,都历历在目。
漫山遍野的红叶,让人心动,大山里的人民,让人感动。
"十八月潭",由十八个山间峡谷里的深潭组成,也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地势落差较大,都从上往下,顺向行走。树上五彩飞扬,山涧细水长流。
途中遇见,两个体力不支的人,由家人牵引着,以倒退行走的方式下长梯,情景极为感人。
这是一个体现信心和体力的景点。大山无言,各表诚意。
向兵的体力和精神都是很好的,少有见他拍照,语言不多,总是在丛林中默默前行,恐是怕惊了别人的秋梦,也像还有心事重重,正在悄悄放下。蒋燕的手机,从头到尾,装了不少,应该是满载而归的。
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那些树林中的人儿。在米仓山景区门口,排着长队等候的人群,安安静静,一到了景点,异常活跃兴奋,一阵喧闹之后,全部散入林中,用自己的方式,与秋天私语。
与五彩斑斓的大山拍一张,靠着大树来一张,藏身红叶闪一张,与好友一起摆个姿势,表示已入深秋打过卡......
不外乎一个目的,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染一脸红霞,沾一身秋色,在旷野中,听自己的心跳。
不外乎一种心情,赏尽秋色,还要带着它们回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