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情低沉的季节。受自然界气候的影响,尤其到了深秋时节,很多平素开朗的人,也难免会有点多愁善感,多思虑起来,尤其是平时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成长,但长期处于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又找不到缓解的合适途径,就容易在心理与生理上压抑,气息不畅,加上环境变冷,就容易情绪低落,时间长了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生于气”,而“肝为百病之源”,意思是,肝能保证全身气机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从而使五脏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故有“肝能养五脏”之说。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等各种压力增大,人难免会出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脏腑机能失调等证,常表现为急躁易怒、头目胀痛、两乳和两肋胀痛不适。若肝郁影响到脾,就会出现胃部和腹部胀闷、食欲减退等。若肝病及心,则心神失养,会出现心神不安、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肝肾同源,肝病及肾,就会产生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的症状。由此可见,压力过大,首先应该疏肝理气。
1.调畅情志。祖国医学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应调理好自己的心态,避免动怒,多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正确面对压力。中醫聖典《素問》稱秋天「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位,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天安心寧神、收斂情緒的重要性。
2.劳逸结合。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因《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故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保持一个清醒、舒畅的状态。
3.适度运动。中医认为,动则阳生,适度运动能帮助阳气升发,利于气血运行。现代医学也证明,积极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种有益于身心的物质,也就是被称为“快乐激素”的内啡肽,在它的作用下,会使身体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
4.按摩穴位。常常按揉以下几个穴位,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改善气血运行,有效舒缓压力。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可调节肝之阴阳,为疏肝解郁之要穴。用拇指指端垂直用力,向下按揉,然后缓慢屈伸活动足趾,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按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每次按压5~10分钟为宜。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自古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强壮及保健的要穴,为胃经的“合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肝血才能充足,肝气才能顺畅。经常按摩能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三阴交:是足部的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交会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上三寸处,为养肝护肝的大穴,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健脾胃,还可疏肝气、益肾精。需坐姿端正,屈膝成直角,用手指分别按压两条腿三阴交穴,每次15分钟以上,以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宜。
同时秋天天气干燥,肝不好的人,秋天多喝点“它,疏肝解郁,去肝毒,拒绝“肝”扰”。
1.决明子茶
决明子20克。以文火炒至微黄,加沸水冲泡,当茶饮用即可。决明子茶能祛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肝火较旺、虚火上炎、头痛、大便燥结的肝病患者更加有效。
2.金银花茶
金银花10克,加沸水冲泡即可。此茶能疏肝解毒、清热利咽,可辅助治疗病毒性慢性肝炎、急性和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对喉咙肿痛、感冒也有效。
3.陈皮姜茶
陈皮20克。干生姜片10克,甘草5克,绿茶5克,加沸水冲泡,去渣饮汁即可。此茶具有解渴消暑、祛风保肝、止咳化痰、健胃消食的保健功效,特别适合有厌油腻、咳嗽症状者服用。
4.枸杞茶
枸杞10克,加热水冲泡,当茶饮用即可。枸杞茶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适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老年体衰者饮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眼睛疲劳的人尤为适宜。
5.柿茶
柿饼3个,冰糖5克,绿茶3克,将柿饼加冰糖用500毫升水煮烂,去渣取汁用以泡茶服用。此茶可理气顺肝、益脾健胃。
不过如果35岁以上的女性,有以下症状皮肤突然瘙痒、乏力、口干、干眼和黄疸, 再加上肝区不适, 就要多注意了,这时尤其要注意一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起源于胆管的炎症。炎症会阻碍胆汁(一种绿色消化液)从肝脏流出。因此,滞留在肝细胞中的胆汁会引起炎症。随着炎症的蔓延,瘢痕组织(纤维化)会扩及整个肝脏。瘢痕组织会取代越来越多的肝组织,破坏肝脏内部结构(导致肝硬化)。
截图来自星舰基因检测报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家族聚集效应,做过基因检测的朋友可以多关注自己的此项检测结果,并由此来调整生活习惯,多关注自己的健康生活习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