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人生中,社交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每天需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维持与老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以及与亲戚和爱人的关系。
而处理这些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很多人被各种关系中所暴露出来的小摩擦和小矛盾所困扰,每天焦虑的不能自已,甚至这种情绪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让更多的人陷入了怀疑,我们必须要合群么?怎样的行为方式才是合群呢?我们也见惯了周边那些八面玲珑的人,他们处理其人际关系来看起来几乎是毫不费力的。这真的是一种合群么?
其实并不是的,有时候不合群的人,往往才是真正合群的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01
真正的孤独,是你在努力的合群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比较舒适的圈子,爱好电影的人是一个群体,爱好运动的人是一个群体,爱好画画的人又是另一个群体,当我们不能够融入他人的话题的时候,去努力的合群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被排斥、被漠视。
小文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家庭比较普通,学习非常勤奋,而在她的宿舍中,其余的三个人的家境都比较好,每天研究的是怎么化妆好看,怎么穿搭比较漂亮。
而小文对于这些话题往往感到非常陌生,虽然她努力的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往往说出一句话来的时候会引得其他人嘲笑不已。这也让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孤僻。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大可不必强硬的使自己融入她们的话题,生长背景和兴趣习惯都不同,我们只要维持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做自己喜欢并且能够做得好的事情,就会获得一群真正的朋友。
02
合群的人不一定就快乐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他看起来特别擅长交际,无论对待哪个阶层的人都有非常得体的社交方式,都能够让别人感到特别的热心和舒服。他的身边也似乎从来不缺朋友。
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却喜欢独处,因为他每天过得生活就是看别人的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非常累,而夜晚是他能够留给自己的唯一一段与自己相处的时间。他也只有在这种宁静中才能够追寻到快乐。
可见合群并不是一件绝对快乐的事情,当我们对于强制自己融入那个群体感到别扭和不自在的时候,不妨退回到自己那个舒适的小环境中。
03
社交贵在精
有的人的手微信里面加满了500个好友,手机通讯录里面更是有上千个联系人,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帮自己。
这就说明在广泛交朋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所以只重视社交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这也会使得我们在心理上产生更大的孤独,在生活中无依无靠。
反而不如那些几周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主动社交,在自己的通讯录躺着十几个20几个人的那些宅男宅女,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能就是那一个两个的朋友永远会站在他们的身边,给他们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这样的感情反而是更可贵的。所以重视社交,并不是重视我们知道了谁的名字,知道了谁的联系方式,而是要有交心的好朋友。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能守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大家都知道鲁迅是以毒舌著称的,他与很多大文豪都曾经有过论战,虽然这种论战是停留在笔上的,但是他说起话来却真的是毫不客气。
也因为这样的性格,使他惹恼了非常多的朋友,甚至到了在报端发布断交信的地步。很多人都觉得鲁迅是孤独而寂寞的,因为他身边的朋友实在少得可怜,但是实际上他本人并不觉得如此,因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是一个愿意表达自己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必将失去很多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的支持,而这样的一种孤独和寂寞则使他整个人变得更加优秀。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就不要怕失去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END-
情感原创,用文字畅谈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