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雪妈育儿原创作品。
随着人们思想程度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素质培养,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从小学习的。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给老人“让座”,家长也会教育孩子学会“尊老”,主动给不方便的老人让座。
你不值得让我儿子让座
童童是一个7岁的孩子,平时上学的路上都是与爸爸一同坐公交车。在上车的时候刚好还有一个座位,童童的爸爸就让童童先过去。
没想到下一站的时候上来了位拄着拐杖的大爷,儿子看见大爷后看了一眼爸爸,爸爸了解儿子的意思是想问爸爸用不用让座,爸爸向儿子点了点头。
童童急忙收拾书包,准备给大爷让座。没等童童收拾完书包,大爷突然变了脸色,反倒不乐意起来,嘴里嘟囔着:“让个座这么费劲。”
不料,大爷竟然把童童的书包扔在了地上,童童爸看到此情景,赶忙捡回了丢在地上的书包。并对童童说这座我们不让了,对大爷说道:“你这样不值得我儿子给你让座。”
车上的乘客也都认为这位爸爸做的很对,道德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而是心中的良知。
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过很多类似关于给老人让座的新闻,有的老人因为没有人给他让座后,对着未让座人进行破口大骂。不断地进行倚老卖老,认为给老人让座就是应该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种行为无疑算是一种道德绑架。
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影响孩子心理
案例中的孩子明显是很愿意给老人让座的,谁能想到老人却嫌孩子让座慢。孩子的心理不光自责,还会认为老人行为的怪异。将来孩子看到老年人会产生异样的情绪。
2.孩子对传统美德产生怀疑
道德的绑架对孩子来说是有危害的,不单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让孩子对从小学习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感。小时候书本中学到了老人是如此的慈祥,而现实中的老人却不是这样。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道德绑架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是无法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善意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恶意的,此时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引导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负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什么该做。
第一点, 让孩子了解什么是道德绑架
通过上面的事例,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社会上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首先要判断这件事情合乎不合乎情理,如果觉得不合理的话,孩子是可以选择拒绝的。
父母在告诉孩子拒绝的同时,对孩子解释清楚拒绝不代表没有道德。对于那些提出过分要求的人来说,适当的拒绝是最正常的一件事。
第二点, 让孩子独立思考
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某件事,让孩子自己进行判断和抉择。而不是家长自认为的“孩子还不行”来影响孩子的判断。
只有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后,面对道德绑架时,孩子才可以正确的进行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别人的想法,听从他人的意见。
第三点, 让孩子变得更勇敢
孩子早晚有一天都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自己面对困难。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拒绝别人的过分请求,才能做勇敢的自己。
让孩子做一个有想法,又勇敢的孩子。面对困难不是退缩,而是拥有自信迎难而上,表达孩子内心中正真的想法。
关注@雪妈育儿,学习最先进的育儿方法,了解最新鲜的育儿资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是您科学育儿的好帮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