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古训:仁者多寿,善者多康

古训:仁者多寿,善者多康

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孟子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就是把仁义、道德看成是高于生命的存在。

现代人在养生之道上孜孜不倦,无所不用,有时却忘记了老祖宗的教诲:仁者养心,一个人愈是心怀慈悲,愈是心宽体胖,益寿延年。

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一个慈悲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被别人冒犯,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

他们能容人、谅人,内心常处于安宁的状态。

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说:“常其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一个拥有慈悲心的人,必定心胸广阔,心态坦然,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养生也是如此。要想内部坚固,我们就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你的保垒就有多坚固。

张载说过:“仁者寿,寂静而长期,寿之象也。”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心底无私天地宽,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慈悲。

有了慈悲之心,就会懂得感恩

有了慈悲之心,就会懂得感恩。

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

明白了这些,人才会有谦卑之心,才会懂得感恩别人的赠与。不懂感恩的人,他们不懂谦卑,总是狂妄自大,索求无度。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

《黄帝内经》有言:“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者,“德全而不危”。

索求无度,不懂感恩的人已经丧失了德行,迟早要遭受祸患。

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

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专注于公益事业的李嘉诚曾说过: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快乐和善良,物质的富足仅仅只是一方面。

现代医学也认为:快乐的精神状态会让人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强抗病能力,利于治病防病。

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世人都在苦苦寻觅最好的养生之道,殊不知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明慈悲,懂感恩,滋养一颗慈悲、善良、助人的心,也许才是最好的养生!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大医本草堂问诊咨询,请私信或文章的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90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