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的特长班广告都会打出“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标语。参加语言培训、会打乒乓球、能跳舞……真的能提高自信心吗?我想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兴趣班,多会一些技能,也会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有益于自信心的提升。但家庭教育在这其中应该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认可才是孩子进步最大的动力。
一些孩子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没有养成自信的性格,甚至长大之后变得极度自卑、不自信! 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 沟通对等 如果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家长一定要认真的去听,如果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就老实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答案,让孩子打消对别人无所不知的看法,让他清楚的认识到所有人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 信息对等 当父母在忙不能去接孩子放学、不能陪孩子去已经定好的游乐园、不能共同参与某项活动时,认真地告诉他原因、过程和结果,不要以一句“爸爸妈妈忙”“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来搪塞孩子,让他们感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如果经常忽略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而对自己失去自信心。
3给予尊严 当孩子说错话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可以的去强调刺激他,换个时间再去给他讲错在哪里 ,该怎么做,家长一味的讥讽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老是做错事情或说错话,下次就不愿意再去做或者说了。
4适当放手 当孩子面对一些选择时,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自主选择。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在孩子选择后,不要说“这个颜色真难看”之类的话打击他的审美能力;选择兴趣班是画画、音乐、还是跳舞,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不要说“跑调,还唱歌,有什么出息”……无关大碍的情况,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探索,增加孩子的自信。
5及时鼓励 孩子表示出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最近的作业“优”比较出,就要跟他说:“最近作业写得认真多了,你的学习能力真强!”“在小组比赛中得了跑步第一名,你的速跑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呀!”把一些奖状、作品等放在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最好给孩子腾出一块可以放置他的作品的地方。这样也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得更加自信。当然,家长也可以自己制作奖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表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