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他的名声却无关政治,民间充斥着他弃天下而遁入空门的传说。
正所谓不爱江山爱美人,这样的故事古今有,中外也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英国爱德华八世为了辛普森夫人放弃了自己的王位……爱新觉罗·福临同样也是这样。
福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痴情的文艺小皇帝,史称顺治皇帝,人如其名,他的皇权之路走的也是顺顺利利。当年皇太极中年猝死,福临5岁就即位做了小皇帝,第二年就被吴三桂引兵入关,顺理成章地扎根北京。14岁时权臣多尔衮猝死,福临轻轻松松便提前亲政了。
然而,顺治14岁时在母亲孝庄太后的操持下被迫册封了皇后。但是他对前后两任皇宫并不满意,因此把心思都用在了读书和理政上。几年下来,治国水平有看显著提高,如果照此发展,想必清朝将提前20年进入盛世。
但是,红颜祸水,董鄂妃的出现让福临的帝王之路产生了偏离。
顺治与佛结缘
顺治与董鄂妃的结合一开始还是蛮幸福的,直到董鄂妃刚刚出生三个月的小皇子夭折,此事对顺治的打击非常大。正在顺治忧郁之时,结识了憨璞聪禅师,以及玉林琇、木陈忞、岇溪森等和尚,经常与他们在宫内论经说法,对佛法的参悟逐渐缓解了顺治帝治国和情感的压力。
而真正让顺治下定决心放弃万乘之尊皈依佛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年之后董鄂妃的死。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有记载统计,顺治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38次到高僧馆舍,相访论禅,彻夜交谈,完全把自己沉迷于佛的世界。
顺治欲剃度出家
董鄂妃死后,顺治一心向往身披袈裟,孑身修道的生活,于是他命和尚岇溪森为他剃度。孝庄太后知道后非常着急,火速叫人把顺治的师父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后勃然大怒,下令叫徒弟们架起柴堆,准备烧死岇溪森。
岇溪森此时也劝顺治:“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外护佛法,内主菩萨。”顺治无奈,只好答应蓄发,放弃出家,岇溪森也因此免得一死。顺治虽然此后不再出家,但精神却再也振作不起来了。
顺治人生结局
关于顺治的最终命运,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说董鄂妃死后,顺治遁入空门出家为僧,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是最广为流传的。当时的历史学家吴梅村在《清凉山赞佛诗》中却说:“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其中穆天子西行就是说顺治皇帝到五台山参禅悟道去了,再加上顺治的儿子康熙曾5次亲临五台山,貌似这件事就坐实了一般。
然而,翻阅康熙的出行表,你会发现他第一次到五台山时已经是康熙二十二年了,所以康熙西行从时间上来说,倘若顺治在五台山修行,康熙隔了22年才去探望父亲就太不正常了。
清史专家阎崇年曾说顺治是患痘病死的。《清世祖实录》也明确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上崩于养心殿。除了官方档案中的记载,亲历顺治驾崩的当事人官员张宸在《青琱集杂记》中也有记载:传谕民间,勿炒豆,勿燃灯,勿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王熙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曾经为顺治起草遗诏,顺治临终前曾对他说:“朕得了天花,即将不久于人世,你要详细记住我的话,马上拟定诏书。”而传教士汤若望进宫与孝庄讨论确立储君一事的时候,力主玄烨的理由就是他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因此,多数清史专家都认为,在正史记载不完善的情况下,这几个例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