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被称为“将军之官”,承担着解毒、排毒等多项工作。
但是肝脏也并非无坚不摧,很多生活的习惯都会成为伤害它的“利器”。
而且肝脏本身没有痛感神经,不能及时喊疼,这也导致肝病一经爆发大多已是中晚期。
肝不好的人,面部会出现3种“颜色”,占一个也得及时就医
第1种:面色变黑
全身80%以上的毒素需要经由肝脏分解代谢才能排出体外。
当肝脏受损后,毒素堆积早体内,表现在面部会出现面色晦暗无光泽、面部黝黑,甚至粉刺丛生、痤疮不断。
第2种:巩膜变黄
肝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黄疸,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引起。
胆红素是一种神经性毒素,也需要肝脏分解后才能随着胆汁排出。
一旦肝功能下降,胆红素不能及时被分解,流向血液,会引发黄疸。
具体表现为面色发黄、巩膜发黄、尿液发黄等,一定要警惕。
第3种:出现蜘蛛痣
肝脏受损后,还会引发一种放射状的斑点,因形似蜘蛛得名蜘蛛痣。
主要是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大量堆积,引起皮肤黏膜小动脉扩张,形成蜘蛛痣。
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厘米,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和许多向外辐射分布的毛细血管组成。
多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可发生于外伤部位。
3大病毒是诱发肝脏病变的主因,希望你一一远离
病毒1: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多存在于存储不当的食物、腐烂水果、发苦坚果、过期酸奶等食物中。
很多人觉得食物腐烂了削一削就可以了,殊不知,病毒一旦产生,会迅速蔓延。
就算把变质部分切除掉也不能彻底根除。
黄曲霉素一旦进入体内,会导致肝细胞变质、变性,引发肝脏纤维化。最短24周即可诱发肝癌,一次性摄入20ug即可致人死亡。
病毒2: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有很强的传染、复制性,很多人觉得身体不痛不痒就不用积极治疗,这也导致了病毒迅速蔓延。
而肝脏免疫细胞在和乙肝病毒的不断对抗中,肝脏需要不断的自我修复,结果肝脏硬化严重,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大,诱发肝癌上身。
病毒3:乙醛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是一旦过量的酒精摄入,肝脏不能及时分解完成,会代谢出乙醛。
乙醛是一级致癌物,会导致肝脏损伤,诱发肝炎→肝硬化→肝癌。
健康的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约10ml/h纯酒精,长期超出这个量则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日常护肝,坚持3件事,提肝功
第1件:喝玲雁.菊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肝”,生活中,除了不喝酒,还可多喝些茶,有助于养肝。
玲雁菊,是养肝的“小能手”,它含有丰富的硒。坚持服用,可以抑制肝转氨酶活性、增加细胞再生功能,保护肝细胞的完整性、稳定性及正常功能,帮助降低酒精性肝损伤、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几率,减少肝负担。建议大家每天补充。
第2件:饮食调理
1、多吃绿色食物
中医说:“青色入肝经”。
绿色食物能有益肝气循环、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比如西兰花、菠菜、青苹果等。
2、补充糖分
糖能合成一种叫肝糖原的物质,储存在肝脏中,可以防止摄入体内的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除糖尿病患者外,普通人可以按体重计算每天自己应该吃多少糖。每公斤体重摄取1克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可摄取的糖不应超过60克。
3、补充蛋白质
丰富的蛋白质就像肝脏的“维修工”,能起到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正常人每天摄取的优质蛋白应该多于90克,患有急性肝炎的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不能少于80克,患有肝硬化的病人则不能少于100克。
4、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A能保护肝脏,阻止和抑制肝脏中癌细胞的增生。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
番茄、胡萝卜、菠菜、鱼肝油及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适量食用。
第3件:及时筛查
早期诊断最主要的措施是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科学有效地筛查。
措施主要有三: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筛查频率为每3-6个月一次。当甲胎蛋白升高或超声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进一步检查CT、核磁共振或动脉造影,追踪随访,直至完全排除肝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