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国人人生的三大困惑与国学教育

中国人人生的三大困惑与国学教育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与很多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们自己的人生困惑。自己对人生感到困惑,那怎么去引导小孩?小领袖智慧国学致力于启迪智慧,传道解惑,本文将罗列人生的3大困惑,并与大家探讨如何以国学智慧来解惑。

1、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有的人会主动思考,有的人不会主动思考,但他们的生活的动机与行动也在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某人的内心特别渴望获得大家的注意,那TA的表现欲望就会很强,会注重察言观色,去迎合或讨好别人,希望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TA在亲近的人面前可能会表现得很强势,因为TA有一种“你是我亲近的人,你怎么能不特别关注我”的逻辑,这个人没刻意去思考过TA人生的价值,但TA人生的价值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每个人都在践行自己认定的人生价值,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人生价值只要不是反人类的、罪恶的、极度自私的,那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有权力去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爱,强调的是克己利他,强调的集体主义倾向,如果不是这样,就很容易遭到道德的批判。

其实,社会治理得再好,永远不可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成为完全利他的人,那是一种空想主义,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允许多层次的价值观呢?否则不是逼着很多人嘴上说着为他人服务,实际上却干着蝇营狗苟假公济私的勾当吗?那不是培养普遍的伪君子普遍的虚伪人格的人吗?

所以对于人生价值与价值观,我们的结论是:价值观是有底线的,即不可损人利己,主流价值观一定是利他的,同时我们允许主流价值观与底线价值观中间的价值观的存在,人生最大的价值一定是利他的,这是一种精英价值观,社会应该给予秉持这种价值观的人进入社会顶层的通道与机会,这才是最科学民主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我们提倡大家选择主流价值观,这才是最大的“利己”,像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都是人才,就源自梁启超对子女利他价值观的熏陶与因材施教的开明指导,像钱学森家族等等,都是这样,凡是后代人才辈出的家族,无一不是秉持利他的价值观。对于父母来说,灌输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得看父母本身的人生格局与远见了。

2、钱到底有多重要?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没钱不仅容易被外人看不起,还会“贫贱夫妻百事哀”,引发家庭矛盾。贫穷,自古以来就是经历过贫穷的人的切肤之痛,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钱对每个贫穷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对于一个贫穷的人来说,努力赚钱是必须的,但在赚钱的过程中,是道德信义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困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中华千古名相管仲开出的治国富民的药方,简单说就是先发展经济,让人民都富裕起来了,再去谈道德教育,最终管仲治国富民做得挺好。后来有人质疑管仲的做法并向孔子请教时,孔子回答说:管仲的举措最终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起来了,这不就是爱民的本意吗?可见孔子对管仲以非儒家做法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还是持赞同意见的。

如果按照儒家思想,孔子更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强调礼法,较少提及钱财,孟子提出民本思想,强调要保障民生,发展经济,使鳏寡孤独皆有所依,发展经济的举措是不误农时、人民有田地耕种、少剥削人民之类。可以说,发展经济,从来就不是儒家学派的强项,连“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汉武帝都会任命商人出身的桑弘羊来主管经济财税。作为中华封建帝国时期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我们可以说它一定程度上与农业文明挂钩,商业文明在中国古代仿佛一直处在模糊地带,所以经常有人说“无商不奸”。

回到上面的问题,一个人赚钱,是应该把道德信义放在首位,还是把利益放在首位?在西方这不是问题,因为你遵守法律就行了,在中国这就是个大问题,这跟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中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难免都有马克思说的资本积累的原罪,只是西方国家是比较光明正大,在中国是偷偷摸摸,被人揭发了就身败名裂,没被人揭发就是社会成功人士,我们不用给自己带上伪善的面具,因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凡事一定是有利有弊的。我们看看在中国古代有商祖之称的大商人白圭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他提出商人需要具备“智、勇、仁、强”四大条件,智是放在首位,仁是放在第三位,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白圭还是挺推崇的。

想赚钱的人,商人,以赚钱为目的是无可厚非的,但赚钱的手段一定是要有底线的。无商不奸,如何这个“奸”代表头脑灵活、随机应变那就对了,不具备这个特质,你怎么当商人?如果把这个“奸”理解为奸诈、欺骗、不择手段,那肯定是不对的,终究会众叛亲离,甚至锒铛入狱,“奸”的底线是不违反法律。

如何赚钱,只要遵守底线,那剩下的就是各凭本事与机遇了,我们不必去钻牛角尖,因为商业本身就是很务实的,每个人赚钱的方法与结局,都有无形之手的道义与有形之手的法律来左右,最终都是自作自受。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厚德载物,不管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如果你想成为顶尖的商人,那就得修好自己的品德,为富也要仁,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钱了也很糟糕。

3、谈钱伤感情还是谈感情伤钱?

人生在世,除了价值观和钱财,感情也非常让人头痛、纠结、困惑。我们把感情分为亲情、爱情、友情、大情(你对家人、亲戚、爱人、朋友等之外的陌生人的感情),感情最让人困惑的是感情与利益的关系、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感情与利益的关系,一直似乎都是扯不清理还乱。人肯定是需要感情的,否则人生就像寂寥空旷的原野,万籁皆空。人肯定也有自己的利益,否则就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这两者似乎又不可兼得,谈感情伤钱,谈钱又伤感情,我们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否则永远陷入泥潭而不可自拔。

其实,感情与利益并无矛盾,就像父母养育了我们,既投入了感情,也投入了钱财,我们反过来感恩父母,总不至于计算父母给了我们多少,然后我们本钱加利息回报多少吧,不管父母还是子女,讲的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对于爱人之间,感情与利益,那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法则告诉你怎么处理和爱人之间感情、利益的关系,我们只能说爱人之间的感情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爱人结合在一起共同追求利益,双方一条心是最重要的,对利益斤斤计较则感情难以持久,双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相互成全,也要各自自爱,如果没做到这些,那肯定是双方没选对人,或者感情经营出现了问题,慎始和善终对于爱情都很重要。对于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以同样推理,差别在于公私分明,感情是私事,冲着感情,你在朋友身上投入多少钱财,那是你自愿的事情,真正的朋友之间,像古代刎颈之交那样的朋友,是超越利益的,但我们都明白,这样的朋友非常难得,这取决于于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及朋友是怎样的人,人生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我们可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把它看成买彩票能否中奖一样就可以了,不必苛责于人,以这种心态去交朋友,我们自己才能活得豁达。我们人生交往的绝大多数朋友,都逃离不了利益,那就肯定是需要伤钱谈感情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你要么对别人有恩,要么对别人有利,否则何来朋友?对于陌生人,我们可以做的是尊重他人,不轻易发表对他人的评论,把对陌生人的感情当成一种大爱,尽到人道主义的责任,或者乐善布施,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慈善,越伟大的人,他的感情越是大爱。

对于感情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你想得到,必先付出,困惑在于付出与回报的对比关系,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收获这么少?易经中有一个“咸”卦,从含义上看,应该写作“感”卦更适合,为什么要用没有“心”的“咸”来做卦名呢?那就是告诉我们,你要付出不图回报的感情,才有可能获得真情作为回报。当然,我们拥有爱人之心,还得要有爱人之能,爱别人不一定就表现为给予别人钱财或者宠爱、溺爱,爱是目的,达到爱的目的的手段不一定是“有爱”的,有时你拒绝别人,才是一种爱。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我们对别人感情上的付出,可以不图回报,但同样要注意方法,对于养不熟的狼,不但不知恩图报,还反过来插两把刀在你两肋的人,还是早早敬而远之比较好,识人断人,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为此也难免要交些学费。

总之,谈感情需要智慧,谈利益也需要智慧,有足够智慧与运气,才能处理好感情与利益的关系,施恩于人,不图回报,但要谨防小人,也要讲究方法。

小领袖国学智慧(公众号)专注国学研究,传道解惑,敬请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2832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