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长篇版在头条首发,看了后感慨万千,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最贴近创业者状态的一部纪录片,里面那几位创业者所遭遇的酸甜苦辣,其他创业者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而《燃点》的启发不仅仅是给创业者的,更应该是给刚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打工或创业,实在是人生很大的一个抉择。
如果选错了,实在是太过沉重的代价。
下面有3个小故事,涵盖打工、创业和两者交互的案例,或许可以让你更清楚认知到自己应该怎么做。
1、打工者小王的故事
小米早期投资人,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曾说过,“有时候,人生选择做什么,比怎么做,比你够不够勤奋,可能更重要。”
做了四五年互联网金融的小王对此深有体会。
前几年,城北盖了一座金融中心写字楼,里面大都是一些金融创新公司,小王入行比较早,不到两年就成了公司的中层骨干,然后迅速买房买车,在同期毕业的同学当中他的事业进步是最快的,学校还曾专门请他回去给师弟师妹们讲课,谈谈他是怎么在短短时间内从毕业生变成金融才俊的。
那是小王的高光时刻。
实际上,说是金融创新公司,其实做的业务不过是车贷、现金贷之类的金融服务,小王所做的不过就是做个中介业务而已。最近两年,行业变动,金融中心里的金融公司流动很快,最短的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了,小王的公司在去年终于撑不住,原地解散了,没有赔偿,小王领到当月的工资就走了,而有些基层业务连工资都没领全。
离职后的小王休息了两个月就心慌慌了,每月1万多的房贷车贷和生活支出让他压力山大,看着积蓄一点点坐吃山空,他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但找了一个月工作后,适合他或他能看上眼的真不多,在他眼里,一个月五六千的工作他是不能干的,前不久我问他找到没有,他说不好找,先干着滴滴吧。
2、创业者小张的故事
小张在上个月关闭了自己的公司,他说终于解脱了,三年的创业生涯除了让他体重增高了30多年和额头两侧多了几缕白发外,还有20万左右的债务。
其实第一年的时候,小张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做错了,他选得网络服务业务开展不顺利,而且以后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但考虑到前期投入的办公室租赁、装修、办公设备和用品等投入,还有手下的十来个员工,以及时多时少的几个业务,他又想着先熬着吧,说不定会有转机呢?
唉,沉没成本害死人啊。
创业者一旦心存侥幸,就是把命运交给了虚无缥缈的运气,事实证明,能够获得运气青睐的从来没有几个。
小张后来说,那时候他其实就是虚荣心太盛,想要证明自己能行,不管如何,大小也是个老板不是。
熬了一年又一年,每次年底一算账,得,一年又是给员工打工了。都说创业自由,可谁干谁知道,创业比打工遭受的不自由、委屈、压力和痛苦要多太多了。
我转发《燃点》视频给他看,他说看哭了,其中有一段安传东跟同伴强调省电费的场景,他说自己也干过类似的:每天下班他都监督同事把电源插排关了,因为晚上电脑也是耗电的。
当一个老板关注“鸡毛蒜皮”的时候,他的业务其实就走在崩溃边缘了,创业其实是一场激烈的竞赛,你必须让利润或现金流跑得比成本快。
至少现在不焦虑了,可以睡个好觉,昨晚小张给我发微信说,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3、李老板的逆袭
三个故事当中,小李是相对最成功的,因为他的公司现在每年有上百万的利润,算是比较成功了,所以我们都叫他李老板。
李老板没成为老板之前也是叫小李,他跟着前老板打了4年工,攒了有10万块。之所以没有继续干下去,他说是因为一件小事。
小李本来也没有创业当老板的野心,他只想安安稳稳上班,然后攒钱买车买房娶老婆,这样的人生就很好了。
事情发生在小李打工第四年的时候,当初招聘小李进来的人力资源大姐被辞退了,在小李看来,大姐为人很有亲和力,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公司也是忠心耿耿,怎么就说辞退就辞退了呢,他跑去问大姐,大姐苦笑着对他说,打工就是这样,她准备要二胎了,老板觉得她的成本比较高,怀孕生产假期又长,耽误工作,所以就这样了。
打工原来就是一笔交易啊,小李突然就恍然大悟了,他说一下子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兢兢业业,升职加薪,然后要么退休,要么被像用完的零件一样被替换掉,打工有打工的好,打工唯一不好的就是命运被公司掌控。
辞职后,小李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经验开了一家网上店铺,没想到因为行业比较小众,店铺很快越做越大,小李又筹集一部分自己开了自己的加工厂,去年有入驻当地的电子商务园区,事业越来越兴旺。
最后
最后是我的建议,究竟是打工还是创业,归根到底要看自己的资本有多少,是不是可以承担输得起的代价。
对年轻人来说,最好还是从打工开始,而且是进入比较正规的公司锻炼,这样你会受到系统的工作技能锻炼,熟悉公司、工作的秩序和逻辑。特别现在有些公司都施行轮岗制度,这对年轻人的培养是很大的。
然后呢,如果你打算继续打工,那就尽快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磨练自己的技能,只要你能做到最好的20%内,那你根本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你的含金量越高,被替代的可能性就越低。最怕是你在“螺丝钉”岗位上混日子,那就麻烦大了。
而如果你想创业,那在公司磨练一两年后,可以加入创业公司团队,成为联合创始人,关键要注意的是团队的价值观和利益是不是能够统一。
风险比较大的是自主创业,如果你基础和资本浅薄,自己从零开始,那么风险大,当然收益也大,一般人挑战不了这种地狱模式,不建议。
希望你能成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