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严重?这篇文章解析得很全面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严重?这篇文章解析得很全面

前几天一朋友火急火燎地找小编:“我家宝宝得黄疸啦,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鉴于本身行业的经验和已为人母的经历,小编耐心跟朋友介绍了黄疸,并告诉她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提醒可以通过晒太阳来降低黄疸。

但过了一周,这位朋友又来了。这次情况有点严峻,朋友说:“医生建议住院照蓝光啦。”声音更为急切。遇到这种情况,唯有好好宽慰这位朋友,并解释黄疸并不可怕,住院的话说明宝宝的黄疸情况有点严重,医院需要亲自护理并介入医学治疗。只要配合医生,宝宝情况很快就会好转的。

其实很多妈妈都遇到过宝宝得黄疸这个问题。只要经历过,并通过科学方式来应对,就会觉得黄疸并不可怕,它只是大多数宝宝初生的一道小坎儿。

以下,小编将详细地为大家介绍新生儿黄疸这个问题,并告诉大家黄疸分为哪几种,爸爸妈妈该如何护理。新手妈妈建议收藏哦!

1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根据我们肉眼的观察,足月儿中有60%,早产儿约80%可见黄疸。有的轻微,只需动态观察,不需特殊治疗;有的则很重,甚至需要立即换血治疗。

所以对于黄疸的孩子,尤其是一周之内的孩子,医生治疗黄疸不是因为皮肤黄影响美观,而是担心胆红素进入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智力及听力。

2

新生儿皮肤黄染的原因

新生儿皮肤黄染的原因目前来说有三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还有一种是母乳喂养相关性的黄疸,也就是我们原来总说的母乳性黄疸。

其实母乳性黄疸是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来说是要提倡母乳喂养,当纯母乳喂养时间过长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

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可以不用特殊的关注,也不用特殊的治疗。

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umol/L(15mg/dl)。这两个数值是孩子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一个临界线。

超出这个时间和黄疸程度的都是病理性黄疸,应该咨询医生。

2

病理性黄疸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

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早、重、快、长是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也是需要去咨询医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不是需要每一条都要达到,以下四条中只要有一条符合标准,就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了。

常有以下特点:

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

③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

④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原因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比如说妈妈是O型血,爸爸不是O型,是A型或者B型或者AB型,那么孩子又随了爸爸的血型,孩子是A型或者B型。他们就存在血型不合的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溶血了,新生儿溶血实验是阳性的,黄疸也特别高,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这个是必须住院治疗的。

RH血型不合溶血病:这也是血型不合的一个溶血病,溶血病是必须住院治疗的。

蚕豆病:也就是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陷,这是一个遗传病,在南方城市特别常见,比如广东、福建、广西,它的治疗其实是没有太好的效果的,我们只能避食。

新生儿感染:比如孩子有炎症,有肺炎肠炎这样的感染也会加重黄疸。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胆红素其实就是血里的红细胞破了,破坏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东西,它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终变成黄疸了。那么所有能导致红细胞破坏的一些原因都有可能会加重黄疸,比如说刚才说的溶血、感染。

母乳性黄疸:其实是病理性黄疸的一个特殊形式,但是因为最近相对来说发病率逐渐的增高,所以以下跟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3

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的,而且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用太紧张,一般停了母乳之后换用奶粉暂时替代一段时间黄疸就会逐渐的消退,也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了。

所以,母乳性黄疸不代表不能再喂母乳了,主要是我们让它的数值不要维持在特别高的水平就可以。

3

如何判断黄疸的程度?

一般如果宝宝小腿都明显的黄了,那就提示黄疸非常的严重了,但是还不算最重;如果孩子的脚底板、手掌心都明显黄疸了,这种状况是相当相当严重的,就必须得尽快处理,前往医院让大夫查血的胆红素值。

其实很多孩子的黄疸一般情况下首先是从脸部开始的,沿面部逐渐的蔓延达到前胸、后背、腹部,逐渐的达到四肢,最终越过肘关节跟膝盖,然后达到手脚,手脚心黄了,眼珠子黄了,眼白变黄。

发展到最后这种情况属于相当相当严重的,那么没得商量,赶紧去医院,千万不敢在家里耽误。

总之,如果宝宝第1天就出现皮肤黄染了,那么我们就需要立刻去医院让医生诊断治疗。

如果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生后4周黄疸仍未消退,也是需要去医院初步看一下是不是什么问题,或者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或加重时,也应该去医院就诊。

4

黄疸的治疗及护理

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护理

适当晒太阳

太阳光是七色光,其中的蓝光有助于将皮肤中的胆红素变化、排出。

如果单纯是为了退黄,可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尽量让较多的皮肤裸露,但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

不要持续晒太阳,可以晒一段时间(一般15-20分钟,可以根据日晒强度适当增减),休息几分钟,再继续晒一段时间。晒太阳期间注意多补充水分。

保证宝宝吃饱喝足

因为胆红素主要是通过大便和小便排出体外的,摄入能量不足,胎便排出会延迟往往是早期黄疸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早期的时候我们要保证一定的尿量,促进便便的排出,来避免早期的黄疸。

总而言之,宝宝得黄疸父母无需慌了阵脚。有情况就积极就医,并按照医嘱做好日常护理就基本可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156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