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家人欢天喜地,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看着天使般模样的孩子,感觉自己的爱都要溢出来。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毫无保留的,但是作为妈妈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孩子,不要纵容,不要溺爱,要有温柔而有边界,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有自律的孩子会非常了不起,不仅从生活上表现的很有礼节,而且在学习上也是成绩优异,所以家长都非常羡慕自觉性强的孩子,其实自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生活中爸爸妈妈给培养了几个生活习惯,所以才有了自律的好品质。如果你家的宝贝还小,不要想着给他留多少家产,不要想着给他金山银山,这些诶都不如给他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将会让他受益一生。首先需要让各位家长知道,生活习惯有多么重要。
1.培养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它会一辈子跟着我们,不管是坏习惯和好习惯都会影响和引导着我们。一个品行兼优的人,好的生活习惯特别充足,一个学业有成的人,他的自律性比较高,有着非常自觉的学习习惯,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在上学期间大人不想费力劳神,也不想孩子万般辛苦,就需要从小重视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常言说道,三岁看大五岁看老,虽然这句话是古话,也没有科学依据,但是,的确形象的描述了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比如三岁的孩子非常的可爱和天真,就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一般,他的可塑性比较强,性格就如同橡皮泥一般,捏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在外界的刺激和塑造下会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且也会让她记忆犹新,非常牢固的影响未来的生活,这个时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以约束和原则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多好处。
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也展现出家庭教育的优良以及孩子品质的好坏,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对他的成长健康有帮助,而且在能力塑造上也会有辅助的作用,比如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加大方而又勇敢,交流起来也会更加自信。因为好习惯的孩子到哪里都受欢迎,到哪里也会受到夸赞,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表现的会越来越优秀。
如果小孩子不能保持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也就没有充足的精力用在学习当中,这就会影响成绩,产生自卑心理,也会影响她和小朋友的交往关系。如果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好,比如上完厕所之后不洗手,吃饭之前不洗手,这样就难以保持自身的健康,甚至还会被别的同学嘲笑,不仅影响交往,也会影响学习和自信心。
所以这两个简单的日常例子就是让家长知道,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单单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对他以后走向社会,也有很大的关联。孩子从三岁起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期,通过父母反复的练习和引导与这个年龄相符的行为模式,比如可以从基本的饮食睡觉,卫生,生活,等各个能力进行锻炼,同时家长不要着急,毕竟养成好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小事开始,并且注重细节的培养。
2.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好习惯从小事抓起
①吃饭
首先从吃饭习惯来说,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完全可以培养独立吃饭模式,不要小孩在前面跑,大人端着碗在后面追,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餐桌要整洁,不脏乱,而且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自主进食,不要担心弄脏了衣服,也不要担心弄脏了地板,要知道这些都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为重要。而且在吃饭的时候电视不要打开,保持安静,不论任何食物都要全面进食,不要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更不能让孩子浪费粮食。
②作息
给孩子设定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规定几点上床,几点讲故事,并且几点之后便不准说话,养成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的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睡前,有的孩子上床之后不是口渴,就是要去尿尿,所以这一习惯绝对不可以有。上床后入睡之前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喝水,睡觉半个小时是不允许喝水的,然后睡前半个小时解决好个人大小便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养成睡眠的良好规律。但是有的孩子睡觉喜欢趴着睡,也需要家长给纠正过来,因为趴着睡会压迫内脏和增加心脏负担,对小孩的身体发育也是不好的。
③自理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自理能力其一,还需要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玩具,玩完之后马上收起来,即便是等一会儿再玩也不能摆放到桌子上乱七八糟,随时玩随时拿,不玩了就要整理好,而且图书文具等等在看完书之后要物归原位,并且玩具和文具要分类存放。在早上起床的时候要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自主完成刷牙洗脸的动作。在不上学期间可以组织大扫除活动,比如洗碗,拖地,扫地都是这个年龄层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且相信宝宝的能力,一定可以胜任,这些都是自理能力的塑造和锻炼。除了家长对孩子正向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就可以有最优秀习惯的养成,在此当中父母还需要掌握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必备的条件。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条件
①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安全温暖,还是孩子饮食住行的起居,而且还承担着很多启蒙和教育的意义。首先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
在父母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在亲子之间要做到平等关爱,只有这样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当中,孩子才能感觉到非常的舒适和安全,也会感觉到非常的温暖,所以良性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孩子不仅对生活热爱,也会充满自信。因为只有爱到满杯才会溢出,只有孩子接收到满满的爱,他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在今后的道路上才是积极向上的,与人为善的。而且爸爸妈妈要做到家庭的干净整洁有序,这样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形成规则感,也会产生对美的追求,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序,这是重要的标准之一,而且如下,如今已经是孩子入学的年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联合起来,做到内外一致。
②告诉孩子不小心后的结果
小孩子的思想很简单,世界也非常的单纯,并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的观念,所以这也是孩子不成熟之处,更是我们引导的地方,比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损坏了玩具,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大声的吼一声,可能孩子会像他害怕恐惧,而且在内心里也会种下叛逆的种子,所以结果是不可取的,也是适得其反的。如果让他知道事情的利害程度,告诉孩子一旦玩具被破坏可能这个玩具就不会继续陪着你,也就没得玩了,因此孩子就会学会珍惜。还有的家长在孩子摔完玩具之后,由于孩子哭闹就会马上给孩子买一个新的,这样就会让孩子知道东西得来的太容易,这是不利于好习惯养成的。
③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正向积极的力量
孩子在家庭当中非常善于观察,而且心思特别缜密,不要看他什么都不懂,其实她的眼睛里的小世界全是爸爸和妈妈,时刻观察着爸爸妈妈的行为举止,所以爸爸妈妈永远是小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的一举一动洞都是被孩子“监控”的,对孩子的影响非常的牢固而又深远。所以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生活当中要处处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事,需要以身作则,而且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或者是错误的地方要给予自身规范化的引导,而并不是简单粗暴体罚教育。
我们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比如在孩子刚刚学会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会用筷子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不小心将碗打在地上,或者是弄脏了一地,家长不用动怒,应该将筷子捡起来,用认可的眼光以及鼓励的言辞让孩子知道他的进步之处,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也会被孩子放大,这样孩子才会有积极的力量。
④选择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都喜欢玩游戏,现在也是比较推崇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所以在开心玩耍的体验当中,可以让孩子学到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晚上睡前我们可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坐到床边读一本书,在半个小时之后把所阅读的书本内容描绘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及锻炼他表达的能力。
结语:习惯都是经过反复练习才养成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强化和监督,并且温柔的指出不足之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存在,然后进行矫正,就像是一棵小树一般,只有将侧枝,病枝以及徒长的枝条全部剪除,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直立而又强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