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苏北的这个村庄就要拆迁了,我用镜头留下它最后的时光

苏北的这个村庄就要拆迁了,我用镜头留下它最后的时光

图文:愚伯的自留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不少村庄面临着拆迁,昨天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希望能够把他们的村庄拍摄一下,留住它最后的时光,以便于将来想念时,可以随时看到自己村庄曾经的样子。


如今秋收和秋种已经接近尾声,这段时间应该是农人们最闲适的日子。虽然11月份将至,但村庄还是被一片绿色围绕。


村民们知道我来的目的后,都在为“新农村”的事议论纷纷。


在一年当中,乡村里只有秋季最清净,如今,中青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人,除了妇女,就是老人。


如今,为了尽早地种上大蒜,田间的棉花都早早地拔下来拉回家中,这样在家门口就可以拾棉花了。


闲来无事的农人们,赶集成了他们的日常。


我行走在村庄,看到很多人家都大门紧锁。


趁着晴天,这位满头银发的大娘在摊晒自己家的玉米。。


这位大嫂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看样子是想在拆迁之前,种点青菜。


一户人家的天线,伸向空中,而在乡村里,这样的天线已经很少见了。


秋日暖阳,一对夫妻骑车电三轮,向着乡镇集市的方向赶去。


村庄的房子,有两层的楼房,也有这样普通的瓦房。


一位闲来无事的大叔,在一家小店的门口,微笑着打量着我。


一株榆树叶探向高空,依然是绿色盎然的样子。


在这个村庄长大的孩子们,即便身居外地,永远也忘不了这一条横桓在心灵深处的小路。


年迈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对拆迁,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老物件,每个村庄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很多小院的门口,都是这样的光景,丰收的模样,展现在我行色匆匆的镜头里。


一束藤蔓,攀爬至房顶,成了小院最恰到好处的装饰。


晾晒的辣椒。


静谧的小院……


两位乡邻在家门口拉呱,这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着泪水,只因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当我回到乡村,嗅着乡土的气息,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拉棉柴的大婶,朝着我的方向张望,也许她把我当成了她村庄里的孩子。


二三十年前,这样的大门还是很流行的。


村庄里,沿着水泥路的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一幢幢房屋。


哪怕是一瞬间被定格,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位老人的自行车,停靠在路边。


镜头下和善的老人家。


温和的老人家,见到陌生人,也是满满的热忱。


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好像我们那年在这里走过一般。


棉桃,感觉好久没那么近距离的接触它了。


不知道前方的几位村民,在商量着什么。


双双出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墙上,倔强成长的一棵杂树。


墙角上,一盆仙人掌散发出暖暖的绿意。


蓝天下的柿子,一件成熟了。


这样的土墙,是乡村发展的见证者。


狭窄的胡同里,藏着我们童年的欣喜和快乐。


路边的草从里,一只土鸡在专心的觅食。


乡亲们的悠闲,在秋日里一览无余。


村边的小河,延伸至远方,水质还是依然那么清澈,岸两边长满了茅草,不知道,这个村庄长大的人,他们的梦里,是否还会出现这条潺潺的河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6967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