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安徽省最大的中转港 徽文化不输黄山 素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安徽省最大的中转港 徽文化不输黄山 素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没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没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景;更没有“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的家喻户晓的美食;但他人用自己的方式吸引着我。九年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背井离乡,逐梦江城,踏上了芜湖这片神奇的土地。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南倚皖南山、北望江淮平原,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而得名芜湖。在其境内的芜湖港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也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在南唐时期,芜湖即有“楼台森列,烟火万家”之盛世。从明代开始更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芜湖山水相应,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在芜湖十景中,体现的淋漓精致。以赭塔,秦岚,静湖细柳,赤铸青峰,天门烟浪,玩鞭春色,陶辛水韵,马仁云壁,西山灵石,双江塔影,褐山揽胜为半城山半城水典型代表的芜湖十景,每一处都是芜湖响亮的名片。

​说起芜湖,不能不说芜湖铁画。它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传统特产“三刀三画”其中“三刀”指“剪刀”、“菜刀”、“剃刀”;“三画”指“芜湖铁画”、“堆漆画”、“通草画”。当然芜湖的“傻子瓜子”也是颇具盛名的,但今天我想说的重点却在徽文化。

​芜湖市一座饱含徽文化灵秀之气的美丽江城。据1995年出版的《歙县志》记载:歙县人,他们都会说两套话,一套是方言,另一套近似芜湖话的普通话,用于与外地人交谈。芜湖和徽州两地间不足二百公里,两者之间共同孕育出典型的徽文化。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徽州人汪道昆说:“吾乡去芜阴(芜湖)四百里而近,乡人贾者,往往居芜阴。”嘉庆《芜湖县志》描述当时商业繁忙景象是“肩摩毂击”“市声若潮,至夕不休”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一座城市。自然被独具慧眼的徽商所看中。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芜湖对外开放,所有芜湖外交事宜皆由芜湖道处理。康熙四年(1665年)设置芜湖关(水路交通要冲和商品集散地建立的征税机构)正是由于芜湖道和芜湖关,精明的徽商才会涌入芜湖,也给芜湖的发展添上了浓妆艳抹的一笔。

​说到徽州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想到去黄山市的西递、宏村感受在历史风霜中依然屹立的徽州古建筑。其实除了黄山的古村落之外,芜湖的徽文化并不输给黄山,在芜湖也随处可见很多徽州古建筑,而且这里还设有徽商博物馆,更好的了解到徽文化。在徽商博物馆馆内主要设有“徽州古民居”“主体展馆”“随园”三个展区。藏品以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为主,在馆内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以外,还有水口、祠堂、当铺、绸缎庄、中药铺、花戏楼等场景布置,形象的展示了徽商的发展脉络以及徽商在芜湖的发展历史。绘声绘色的徽园让你可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总会令人驻足观赏……

如果芜湖的徽文化没有留住你欣赏美景的脚步,你不妨去芜胡的“方特欢乐世界”体验一回童年的美好时光,不论是一期的方特欢乐世界、二期的方特梦幻王国、还是三期的方特水上世界,亦或者是四期的方特东方神话,每一期都只为给你最好的体验!总会有你喜欢的样子。说起来有点小遗憾,来芜胡已经九年了,还没能把每一期都一一体验,不过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小小的遗憾,未尝不是一种美!说了这么多,你愿意走进芜湖并领略他的与众不同吗了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6825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