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19~21月龄宝宝智能练习

19~21月龄宝宝智能练习

19~21个月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丢投球游戏

让宝宝把乒乓球丢到纸箱里,或者往高度为50〜70厘米的筐内投小篮球,还可以在地板上推排球。各类球类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的动作协调能力。

球出山洞游戏

宝宝双腿跨开站立,身体向前弯曲,把球从双腿间向妈妈的方向滚去。之后宝宝站直,转身,走向妈妈,取回球,再继续玩,此游戏可训练宝宝的大肌肉运动和对空间方向的控制力。

捡豆子

父母可将豆子撒在桌子上,教宝宝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将豆子捡起来装在小篮中,让宝宝将桌子上的豆子一 粒一粒捡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手指肌肉。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桌子上撒的豆子数量不要过多,以防宝宝产生疲劳。

捡小球

父母可给宝宝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上数个不同颜色小球,父母先给宝宝进行示范将里面同样颜色的小球捡出来,再放进去,然后再捡出另一种颜色的小球,反复练习。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手指的肌肉动作。

了解色彩变化

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看万花筒、玩风车、玩 陀螺等,让宝宝体会色彩变化的神奇和乐趣;爸爸 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用火柴棒、牙签和硬纸做一个简单的陀螺,涂上颜色,旋转时,不仅可让宝宝了解 色彩的变化,色彩混在一起的变化还能带给宝宝新 鲜、惊奇和想象,开发宝宝的智力和创造力。

了解所属关系

父母收下衣服后不要急于折叠,让宝宝找出 他自己的衣服放在一起,然后再分别找出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归堆摆放。这个游戏需要宝宝 平日生活中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衣服,了解每件衣服的所属关系。

说出反义词

父母先举例示范,比如,妈妈说 “大”,教宝宝答“小”。宝宝学会 后,妈妈接着说出上、高、长、瘦、前、左、黑、快等词,让宝宝说出反义 词。如果宝宝答不出来,妈妈可以替他说出答案,再解释词义。也可以让宝宝当老师,让宝宝提问,妈妈作答。轮流提问和回答。

说出用途

选择一些宝宝熟悉的物品,如“茶杯” “梳子” “剪刀” “牙刷”等,让 宝宝逐个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我介绍

父母带宝宝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宝宝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宝宝害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和年龄就可以了,以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训练

父母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宝宝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拿 一下扫帚等。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宝宝有参与感,并能训练宝宝最初的合作意识,促进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感官训练

妈妈可以带动宝宝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动身体,体验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让宝宝听各种乐器伴奏的音乐,渐渐地可以观察出他喜欢某些音乐和讨厌哪种乐器的声音,以后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尽量播放他喜欢的音乐。

看图说话做游戏

妈妈给宝宝读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宝宝可能不完全听懂文字,但会从图画中了解剧情,记住反复听过、看过的图画故事。妈妈在一个故事说完一页时停住,这时宝宝很想知道下一页会是什么,妈妈就让宝宝猜,然后慢慢翻到下页,如果出现的画面和宝宝想的说的一样,宝宝会为自己的“知道”感到非常高兴,妈妈要顺应宝宝的这种心理给宝宝称赞。

应答对话练习

宝宝l岁半后,逐渐由说单一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父母要多和宝宝语言交流,应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比如,妈妈问,宝宝答。当宝宝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时,妈妈要用完整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这种方法既能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又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复述句子练习

父母可以选择情节有趣、内容简单的小故事或儿歌,作为复述内容,父母自己先讲几遍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宝宝复述句子,父母说一句,让宝宝说一句,逐渐让宝宝自己把句子复述出来。此方法对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记忆力和专注力很有效。

猜一猜

妈妈一手握一个小玩具,比如小玻璃球,两手握拳状,让宝宝猜小球藏在哪只手里起初,妈妈可以把藏有玻璃球的拳头握松一点,让宝宝试着观察两拳的不同来判断,之后两拳握得差不多,让宝宝随意猜测;然后换作宝宝藏球妈妈猜,妈妈可经常假装猜测失败,让宝宝有成就感,更乐意把游戏进行下去这个游戏需要宝宝集中一定的注意力,当宝宝藏球时还需要动用他缜密的心思,想办法来“骗”过妈妈。

学做操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站着,做几个简单的体操的动作,让宝宝模仿动作:妈妈动作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 比如,向左平举左臂、放下,同时配合口令:一、二;让宝宝模仿伸出右臂、放下再向右平举右臂、放下,同时配合口令:三、四;让宝宝模仿伸出左臂、放下。双臂同时左右平举、放下,同时配合口令:五、六;让宝宝模仿同时平举、放下双臂同时向前平举、放下,同时配合口 令:七、八;让宝宝模仿向前平举、放下速度可逐渐加快让宝宝在兴奋的运动操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

摆脱嫉妒,帮助宝宝走向自信宽容

嫉妒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嫉妒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状态,因为嫉妒过度,宝宝可能会形成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等毛病, 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沮丧、攻击和对立,如果嫉妒的情绪长期发展下去不加以遏制,它就可能成为宝宝人格的一部分,对宝宝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都具有不良影响,让宝宝将来成 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如果宝宝的嫉妒情绪过强,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宝室克服他的嫉妒情绪,或者以适当的方式来发泄他的嫉妒情绪。

减少使宝宝产生嫉妒的环境刺激,可以帮助宝宝摆脱嫉妒。如果宝宝因为小伙伴拥有自己某个没有的玩具而产生嫉妒情绪,那么,妈妈不要责怪宝宝,而是要充满爱怜地将宝宝抱在怀里,耐心地听听他描述他的感受,表示理解,然后使用其他玩具来满足宝宝的需求。

帮助宝宝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也是帮助宝宝克服嫉妒心的有效途径之一。父母千万不要拿宝宝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比较,否则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进一步诱发宝宝对比较对象产生更深的敌意。如果父母能温和地对待宝宝,并帮助宝宝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那么宝宝就能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慢慢地摆脱他内心对别人的嫉妒情绪。

和宝宝一道玩竞赛游戏,给宝宝提供更多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让宝宝经历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冲突,锻炼宝宝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摆脱嫉妒。

嫉妒有它消极的一面,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嫉妒心,让宝宝摆脱嫉妒的困扰,让嫉妒成为宝宝进取的动力。比如宝宝积木搭不好而推倒了小伙伴的积木,此时,妈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引导宝宝:“小哥哥积木搭得好不错,不过你画画不错啊。你推倒了哥哥的积木桥,他多伤心啊,我们一起帮小哥哥把桥搭好吧。”通过妈妈的诱导, 宝宝在搭积木的过程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他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这样,宝宝就找到了一种积极的释放自己嫉妒情绪的方式,并且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宽容。

本文来源:“能个儿"公众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657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