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这个时代变了。
小鲜肉发张照片一夜躺着赚500万,院士科研却经费紧张;网红直播收获打赏930万,老学者捐出一生积蓄无人问津;明星拿亿元片酬抠图、替身相继曝光,艺术家凑钱才排得起一出话剧…
在名利场里,几乎每个人都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而这个人显得比较另类一些。
自从1998年告别央视春晚后,他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一直以来,在“最希望谁出现在春晚舞台”的网络票选中,他总是排在前列。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明星,离开得越久,观众越想念。
他,就是陈佩斯,就是那个命硬,学不会弯腰的男人。
有人问为什么每年的春晚,陈佩斯都会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答案很简单:没有陈佩斯如今春晚的舞台上就不会有小品。
02
曾几何时,陈佩斯几乎成为了春晚的标配,春晚如果没有陈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陈佩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已经连着演了三部电影。有了演员的经历,陈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电影为题材,在表演技艺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陈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时留下了最经典的小品《吃面条》,当天晚上,千家万户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面条》算是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为以后春晚上的小品节目开了一个先河,树了一个标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种艺术形式叫小品。
陈佩斯对着一个空碗呲溜了两碗面条
《羊肉串》里叫卖羊肉串魔性的声音
“队长,别开枪!是我!”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那些年在春晚舞台上的光头“陈小二”和帅气的朱时茂先生,带给了大家数不尽的欢声笑语。
自1984年之后,每一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成为了看春晚必备的仪式感。
记得小时候,陈佩斯要出场前,我总是会对着厨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来了,这个光头出来了。”然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在电视机前,磕着瓜子,剥着花生,一次次的被这个光头逗乐。
这样的春晚一直延续了14年,却在1998年之后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爷与邮差》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这个黄金组合也消失在了岁月里。第二年,赵本山携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台大获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后一个春晚小品《王爷与邮差》,工作人员把麦克风挂在衣服上,朱时茂刚上场麦就掉了,不得不挤到陈佩斯身边蹭麦说台词,而到最后,朱时茂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出的台词。
下台之后,陈佩斯哭了。
事实上,从第一次上春晚开始,他对那些霸道和所谓的“潜规则”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时茂劝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来,他都极力推动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剧,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断创新,但总有更大的力量将他死死禁锢。
后来,矛盾最终变成针锋了相对。
1999年初,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擅自出版并发行了他和朱时茂创作并表演的《吃面条》、《拍电影》、《警察与小偷》等八个小品的VCD光盘。两人通过登门、打电话和去函等方式寻求解决办法未果,无奈之下诉诸法律。上世纪末的一锤判决,小品侵权成立,原告席上的陈佩斯朱时茂胜诉。
官司是赢了,但几乎在一夜之间,各个电视台和演出单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与之有关的商业演出邀请。没了商演的收入维系,影视公司只能宣布倒闭。
04
后来接受《易见》栏目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侵权的事儿多着了,大家都能忍,怎么就你忍不了?
陈佩斯说:都不发声,就由着这个社会继续这么烂下去?
总得有个人跳出来打第一枪吧,别人不敢,他敢!
他的态度:
“必须有人要说,否则的话,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后人看待我们祖先是这样生存的,他们会愤怒,他愤怒的不是强权,而是愤怒每一个接受强权的这个人。”
主持人又问陈佩斯:“你离开春晚,你后不后悔?”
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不后悔,上春晚的时候,我过得很狼狈,见谁都是大爷,作品里的东西受到太多的限制。当时我提出过许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说‘NO!’那么我也有说‘NO’的权利,虽然说这个字的代价比较大。”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但自己的原则,却始终牢牢把守。
他说,我命硬,学不会弯腰。
05
曾有一段时间,陈佩斯被封杀的消息传得很盛。甚至有人说他交不起孩子学费,然后贷款包下一片山林种果树。
陈佩斯听了传闻付之一笑,他的确花钱承包了一片荒山,但不是为种树,而是为保护环境。
有人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孤胆英雄,可陈佩斯根本没有那样看待自己。他曾说:“我不是什么斗士,千万别抬高我。我只是对错误的事情,说了个‘不’字。”
实际上,在公众视野中消失的几年里,他看了许多的书,思考了喜剧方面的许多问题后,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话剧。
他将喜剧带到了话剧的舞台上,不管是小品还是到话剧,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执拗,虽然喜剧舞台转型到了话剧上,不可避免的还是很现实的主题,他总是能够洞察到小人物背景下的这个被扭曲的社会。
从第一部话剧《托儿》到后来的第二部《亲戚朋友好算账》,话剧《托儿》一经亮相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场上座率达到95%,在50多个城市演了120场;
《亲戚朋友好算账》,一年内演出近60场,观众80000人;
自编自导自演的《阳台》,先后在国内37个城市上演二百余场,令20余万人见证了陈佩斯喜剧的魅力。
……
2015年7月,酝酿许久的话剧《戏台》正式开演,
经过3年巡演,《戏台》获得了豆瓣评分9.1仅就大陆话剧而言,评分唯一比《戏台》高的,仅有北京人艺的一部老舍名作《茶馆》(9.4分)。
在《戏台》中,陈佩斯扮演戏台班主侯喜亭,依旧是一个挣扎在各种势力下的小人物。
陈佩斯说,自己60年,就是为了等这部戏。
观众说,陈佩斯说的哪里是戏台子的那些事儿,分明说的就是他自己。他的心酸,大概就是剧中所饰演的金班主的那一句“下辈子,再也不吃这碗开口饭了。"
话剧《戏台》开戏不久,陈佩斯在登台露脸前先嚷嚷了一句台词:“承蒙您照顾啦。”
台下掌声排山倒海,正印证了《主角与配角》里那句: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06
告别春晚的这20余年,他远离喧嚣,只专注一件事——研究和实践喜剧的种种可能性。
他把普通大众的悲剧部分以喜剧的元素呈现,他要开拓一个新的喜剧实践领域。
朱时茂说:“他太倔,太认死理。”
但他的倔强,是出于对艺术的敬畏,同时也是要证明:谁都不靠,就凭实打实的好作品,他能比从前活的更精彩。
即使不上春晚,陈佩斯也是不可替代的喜剧之王。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饱尝了人生冷暖,在躁动的时代,他依然懂得坚持。
这就是陈佩斯,那个不会弯腰的陈佩斯。
这也是为什么20余年过去,人们依旧喜欢陈佩斯。
或许这个时代并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需要的是他这样纯粹的艺术家。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谢你的点赞和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