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我们和父母有过无数次的争吵,但是当时的我们是怎么和好的呢?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话题“爸妈的道歉方式”,给出了最常见的三个字——“吃饭了”。曾经,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用这句话跟你和好呢?如今,我们自己也成为父母,可不能只用“吃饭了”之类的话,给自己找台阶下。幼儿阶段正是你和孩子巩固亲情的最佳时机,你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会给孩子一生的影响。那么,不说“吃饭了”或是“你还有什么衣服要洗”之类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跟孩子和好呢?
第一步:蹲下来,跟你的孩子坦诚你的错误。
生活中,总有妈妈在检讨自己,“我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我是一个坏妈妈。”“我不应该那么不耐烦的,可是,我总是忍不住。”“我为什么总忍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呢?”这些话,包含了多少妈妈的自责和愧疚呀!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说明你是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对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你怎么“吼”他,他都一如既往爱你的年龄段。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只是孩子,需要我们时刻提出要求或者教育,但是,请你记住:与其重视“父母”身份,不如把“朋友”摆在亲子关系的首位。所以,你的问题不在于怎么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在于你怎么回应孩子对你的爱。不是越强势的父母,越能教育好孩子,如果我们能学会示弱,学会平等的与孩子相处,孩子其实很容易原谅我们的。不妨蹲下来跟孩子承认自己刚才发脾气了,让孩子知道你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让孩子知道你一直都是爱他的。这样才能防止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不至于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 :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生气。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往往只是很笼统地大声说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样“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别说孩子了,就连大人恐怕也会听得一头雾水“怎么了?你说啥呢?我没听懂?”这样一段掐头去尾的一句话,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讲和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解释清楚你为什么生气了。比如,说:“因为你告诉我说你会乖乖睡午觉了,但是我看到你还在玩玩具,我觉得你骗了我,所以我很生气。”这样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孩子才能更容易懂你的意思。不是声音越大的父母,越能说清楚道理,如果我们能学会告诉孩子你的心情,学会平等的与孩子交流,孩子其实能很容易明白你的心。所以,不要总以为孩子是“小孩子”,听不懂你的“大道理”,简单明了的说清你的感受,这比多少吼叫都有用。
三:问问孩子,他希望你怎么做?
长大后的孩子,比如我们自己,都爱怎么形容自己的父母呢?最常见的形容词,无非两个——唠叨的妈妈,沉默的爸爸。现在我们做了父母,回头仔细想一想,孩子用感觉认识世界,父母用头脑思考人生。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忘了孩子是用感觉认识世界的呢?家长不应该不听孩子的解释就一味地生气或者责备他们,这样更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想要跟孩子和好最重要的关键点是,你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当孩子作出你认为不恰当的行为时,他的行为背后肯定是有你没理解的原因。因此,你应该听听孩子的说法,给他们一次辩解的机会。学会倾听或者观察孩子的行为和需要,或许是家长长期需要学习的本领。不是声音专制的父母,越能说培养出听话的孩子,粗暴的命令不能让孩子信服,也难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我们能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你才能更明白孩子的心。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倾听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才有利于家长随时把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小编,了解更多育儿小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