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旅游,那故宫、长城是必去的旅游地点,它们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旅游的名片。其中,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这里的建筑以及文化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不过,很多第一次来到故宫游玩的旅客,对于故宫的很多建筑非常好奇。在故宫南端的天安门广场之上就有2个“石柱”,就吸引了很多游客的注意,很多人对于它的用途也非常的好奇。这2个石柱分别位于天安门城楼、金水河畔的两侧,在500多年以前与天安门共同建成。
据专家介绍,在古代这种石柱被称为“华表”,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辨别时间而使用,而天安门广场前的这两根石柱因为外形独特,全部使用汉白玉雕刻而成,上石犼蹲立,下面横插云板,柱子上雕刻龙以及祥云,显得非常的庄严、大气,所以民间也称呼它们为“华表盘龙柱”。
为何天安门前的石柱可以用来辨别时间呢?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古人的智慧,在古代并没有手表,所以人们辨别时间都是根据太阳的高度,古人通过树立一个杆子,然后测量影子的长度来辨别当时的时间以及节气,它与中国古代的“日晷仪”的作用相似,不过除了测量时间以外,“华表”起源与“日晷仪”有着一定的区别。
其中的一种说法是 它的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在古代,人们都是以部落为居,每个部落都会将自己的图腾雕刻在这样的石柱上或者木板上,然后树立在部落的中心点,所以“华表”另一种作用便是一种图腾象征,而天安门前的这2根石柱都是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雕刻在其上,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一种路标。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为了更好的辨别前进的方向,会在城市的道路中修建这样的木桩,然后在上面雕刻花纹图案,因此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辨别方向,最后通过的不断的发展之后,人们开始使用这些木桩来进行辨别时间。
总的来说,如今天安门广场前屹立500多年的这2根石柱,很好的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古人的智慧,虽然说如今它的作用已经不大,但是对于古代的文明传承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今这两根柱子的周围都已经用栅栏给围上了,还是希望前往旅游的游客不要触碰或者抚摸,毕竟它的年代已经很久远,很容易遭到破坏。对于天安门前屹立500多年的石柱是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会来到北京看一看这2根柱子吗?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