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咨询的时候,有一个问题谈论得很多,那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确实,阅读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白岩松在谈到阅读的意义时,曾说“读书久了,你就会信一些东西,会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不仅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更是对于孩子的人生。在阅读之中,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在面对人生的风雨的时候,强大的精神世界将会帮助他一往直前,乘风破浪。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与其说是方法,倒不如说是坚持。张老师给各位家长提一些小小的的建议:
1、家长的阅读陪伴要坚持。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陪伴从胎教就已经开始,但往往没能很好地坚持。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已经拿着书对着肚子里的宝贝讲故事、读古诗,良好的开场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但孩子到了幼儿园、到了小学,家长的阅读陪伴越来越少,往往没能很好地坚持。有了良好的开场,却没有良好的中场,是非常遗憾的。
2、不要局限在睡前时间。
在父母的故事声中入睡的孩子内心是温暖的。很多家长能坚持在睡觉前给孩子读故事,让孩子插上童话的翅膀进入梦乡,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要局限在睡前时间,家长不管工作多忙,要尽量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上一本书,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也是让孩子放松的方式。
3、让书遍布每一个角落。
书是用来“读”而不是“看”的,书也不仅仅只能放在书架上,可以让书遍布家庭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随时可以拿起书来读。比如客厅的沙发旁边,比如卫生间的台面,比如餐厅的餐桌上,比如飘窗的角落里,都可以放一些孩子爱读的书,让孩子能够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里,都可以读书,而不是玩手机,哪怕只是几分钟,。
4、不要把读书作为惩罚方式。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不认真、作业完成不够好的时候,非常生气,会说“不把这个完成不准玩手机”“不读10遍不准看电视”之类的话,把读书作为一种惩罚方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强化了一个信息,让孩子觉得“玩手机”、“看电视”是快乐的,而“读书”是痛苦的。家长要尽量给孩子树立的理念是,读书既不总是快乐的,也不总是痛苦的,读书就和吃饭一样,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5、带孩子多去图书馆、书店。
周末的时候,家长尽量多带孩子去书店,去城市的、高校的图书馆,让孩子去接受读书氛围的熏陶。进了书店、图书馆,孩子就像鱼儿进了海洋,家长尽管放手,让孩子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书,他会安静得让你惊奇;孩子一旦读书入了迷,你拉他回家都会很困难。
6、送书作为孩子的礼物。
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家长总会给孩子买礼物,玩具、娃娃、电子产品、衣服等等,不妨送孩子喜欢的书籍作为生日礼物。陪孩子逛书店、和孩子聊天的时候,留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书,用心记下来,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7、带孩子参加读书会。
现在,各个城市、书店、街道、机构都定期会有周末的读书会、绘本阅读活动,还有不少是亲子阅读专场,家长可以带孩子都参加这样的周末读书活动。在活动现场,孩子会找到同龄的伙伴,会听到自己喜欢的绘本,家长也可以学到给孩子读书的技巧,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乃大幸福。
8、创建家庭读书沙龙。
如果孩子有关系好的同伴,家长们可以自发组织,创建一个“周末读书沙龙”,几个家庭带着孩子一起读书、表演、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现在很多孩子是独子,周末一个人在家是寂寞的,用阅读将身边的小朋友聚集起来,孩子既有了玩伴,又培养了读书氛围,一举二得。
9、形成家庭读书分享的习惯。
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形成家庭读书分享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个月,家庭里可以开展一次“家庭的读书分享会”,父母和孩子一起,每个人给大家讲讲最近读的一本书,可以是表演书里的故事,可以是描述故事的情节,可以是朗读书中的文字,可以是说说读后的个人感受。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4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