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汉景帝刘启因为与他父亲一起开创的"文景之治",被认为是一名贤明的帝王。解决"七国之乱"也被视为他的一项重要功绩,被人所称颂。但是如果仔细一看《史记》,再加上现代考古发现,汉景帝的形象似乎有了些变化。首先,他并不是一位脾气好的君主。广为我们所知的是,七个诸侯国是因为他推行削藩才一起造反,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七国中的吴国之所以有反意,一方面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景帝的旧怨。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的太子入京,可能是因为师傅教导不力的关系,让这位受宠太子的性格变得十分骄矜轻浮,对待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的态度,也不够恭敬。不满在慢慢堆积,到底会有爆发的一天,终于有一次,两个人在下棋的时候,这位名为刘贤的吴国太子惹怒了景帝,后者一怒之下,用棋盘砸了对方的脑袋,导致对方伤重而死。作为父亲,文帝出来收拾局面,将刘贤的尸首送回了吴国。好好的人出去,却变成尸体回来,失去儿子的吴王因此怨恨景帝。
当然,据史书记载,吴王早就开始暗自招纳人马,积蓄实力,即使没有这件事,说不定也会造反。但是因为一时意气杀死一国太子,只能说景帝控制自己,掌握情绪的能力实在不怎么样,没有大局观念。不仅如此,他还颇为自私寡恩。晁错之所以提出"削藩"一事,完全是为了景帝的利益着想,而且景帝本人也认可了这个方法。结果等到七国以"清君侧"的名义谋反之时,景帝却听从他人的话,将晁错杀死。结果七国也并没有因此停下造反的脚步。以景帝表现出来的心机来看,他难道不知道杀晁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他知道,但是为了让反军失去名义上的正当性,他还是对自己的老师下了狠手。
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周亚夫在"七王之乱"中立下大功,被提升为丞相,却因为生性正直骄傲,被景帝认为不能辅佐少主,恐怕会成为权臣,威胁少主的统治。失去了君主的信任,甚至被怀疑将来可能成为祸害,对一名臣子而言,相当于来到了悬崖边上。而不久,导致周亚夫最终悲剧结局的事情来了。因为他年纪渐大,他的儿子为他的后事考虑,就想为他买上500甲盾,在他去世的时候,作为丧葬之用。但是按照当时的规定,这是属于比较敏感的物资,经常和造反挂钩,是不可以私人交易的。而且他的儿子做事不周密,给工人的工期很短,付的钱也不多,给受佣工人带来了很大困难。
心怀怨恨的工人越想越气,转头就把这件事报给了景帝,说周亚夫要谋反。景帝派人问周亚夫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周亚夫本人对这件事情是完全不知情的,自然什么也说不出来,可惜当时询问他的人却认为他这是在故意不说,就把自己的推测回报给了皇帝。景帝为此非常愤怒,就让廷尉去审理周亚夫。而廷尉没有进行调查,一开口就问他为什么要造反,他只能辩解甲盾只是丧葬用品,根本和谋反没有半点关系,可惜对方并不相信这句辩解,反而讽刺他说你即使不在地上谋反,等到阴间之后恐怕也会谋反。这种屈辱,是生性高傲的周亚夫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回家后不吃东西,5天后郁郁身亡。这是为刘启的天下立下无比大功的忠臣啊,最后却如此凄凉,如果没有皇帝平时的疏远,没有他表现出来的对周亚夫的忌惮,廷尉胆敢如此吗?
不仅如此,景帝还十分的小心眼儿。他的父亲文帝有一个宠臣名为邓通。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自己想要登天却苦于登不上去,多亏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才能够成功。他醒来之后。就一直想要找到那个帮了他一把的人,结果发现邓通与那个人打扮极为相似,而且名字也十分吉利,与"登通"谐音,就对他日益宠幸。在有人占卜邓通将来会因为贫穷而死后,还给了铸造钱币的权力。而邓通得到这个机会之后,也没有取巧谋利,所铸的钱质量很好,所以天下风行。从现存的记载上来看,邓通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但是也不是那种会祸害朝纲、百姓的奸臣。有一次,文帝患痈,为了缓解他的痛苦,邓通就亲自用口来吸吮他的患处。结果文帝大为感动,问他这世间有谁最爱我,邓通十分机灵,回答这世间没有太子更爱您的人。其实这种应对并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后来文帝还真用这件事来试探了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启,让他也来吸吮自己的患处,而刘启并不愿意这样做。后来刘启听说了这这件事的由来,在感到惭愧的同时,开始心存怨恨。在文帝死后,就免去邓通官职,并将财产统统没收了,让他最终流落街头,饥饿而死。
景帝对于大臣如此寡恩,他被人所称赞的爱民是真实的吗?一个人对在自己身边、对自己多有帮助的人不好,能够体恤远在天边的百姓吗?史书上对他这一点多加称赞,但是考古发现却让人有所怀疑。他的陵墓阳陵修建了28年之久,而且非常豪华,有陪葬的物品和珍宝非常多,在那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要动用多少人手,耗费多少资源,才能够建造如此奢华的陵墓?不止这样,在他的墓穴中旁边还有很多殉葬坑,里面的尸首众多,而且有很多都带着铁质刑具,又或者身体和头颅分离,都不是正常死亡。关于这些尸首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这就是单纯的人殉,为了显示景帝的尊贵,保证他到了地下之后也有人服侍他;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当时修建陵墓的工人的尸首,为了防止他们说出陵墓的隐秘,将他们全部杀死。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让众多的子民如此失去性命,也许对于帝王来说并不罕见,但是既然有了这种行径,还能够说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4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