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人生如戏。"
有些人将自己活成了主角,而有些人一生都只是一位群众演员;
有些人将自己的一生演成了喜剧,而有些人却演成了悲剧。
不禁让人想起赵本山那句非常经典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想在娱乐圈中占有一席之地,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即使你没有很高的颜值,甚至连一头乌黑的秀发也没有,依旧可以靠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
娱乐圈中,也不乏"混"地非常好的"光头强",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徐峥,陈佩斯,徐锦江,孟非。葛优,乐嘉,张卫健,计春华,郭冬临。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说说其中的三位"光头强":徐峥、葛优和孟非。
徐峥的"囧",葛优的"忧",孟非的"懵"
徐峥、葛优和孟非可以说是国内非常知名的人物,徐峥从演员慢慢地向导演发展,葛优的名气一直就非常高,而孟非也在主持人界闯荡多年了。
而他们三位也被网友们调侃为"三光"组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说说徐峥,他现在无论是演技还是导演水平,都是国内顶级的存在,是演艺圈的标杆。从多年前的"囧系列"到《我不是药神》,徐峥在娱乐圈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稳定。前不久发布的福布斯名人榜中,他就高居第四的位置,足以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之深。
顺便说一句,徐峥自导自演的"囧系列"第三部《囧妈》,也已经定档2020年大年初一。
大光头的徐峥,用他的演技和执导能力为中国影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人们称为"争(峥)光"。
再来说说"葛大爷"——葛优,他应该属于老一辈的艺术家,很早之前就有着很高的人气,现在也成为了喜剧界的标杆型人物,尤其是他主演的电影《活着》,他凭借着在其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也只是华人演员第一次获得此殊荣。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葛优拍摄完《私人订制》之后,就像消失了一样,不过好在去年登上了,再一次被大家注意,值得一提的是,这竟然是他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凭借着大光头,在喜剧界混的风生水起,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聚(剧)光"。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孟非,孟非是全国人们心中的月老,他主持的《非诚勿扰》相信没有人没看过,他主持的节目都广受观众喜爱,说他是江苏卫视的一哥也丝毫不过分。
月老有很多种,大光头的月老或许只有这一个,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月光"。
无论是徐峥,还是葛优和孟非,他们的颜值在娱乐圈真的排不上名次,但总不至于说他们丑,所以不少人就在网络上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外貌,于是得到了一下的概括:徐峥是"囧",葛优是"忧",而孟非是"懵"。
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而小编今天主要带大家来看看孟非的故事。
他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所谓的运气,也不是所谓的命运,而是靠着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爬出了泥潭,见到了彩虹。
厚积薄发,披荆斩棘,成就非凡人生。
孟非以前真的很"懵"
孟非依靠《非诚勿扰》这档全民性节目成为了举国皆知的主持人,很多做父母的都非常喜欢他,认为他不但主持能力好,还非常幽默。
正是因为他的风趣幽默,抛砖引玉,许多单身男女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了自己真爱的另一半,于是很多人都亲切地称他"孟爷爷"。
还有一部分观众觉得孟非坐上"江苏卫视一哥"的位置非常突然,要知道江苏卫视的主持人质量还是非常高的,他凭什么顶着一个大光头就能当上"一哥"呢?
其实,孟非能这么突如其然地当上一哥,靠的肯定不会是资历,那么只能说明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众所周知,孟非是"厚积薄发"的典型人物。
孟非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一起搬家到了南京,当时正在上初中的他,可以说是班上的"半尖子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的孟非文科成绩非常优秀,如果仅用这些成绩排名的话,他可以进入班级前三名,但是,他的理科成绩却非常差,数理化三名成绩加起来或许还没有语文一门的分数多。
孟非语文成绩之所以能这么好,也是因为喜欢读书的缘故。
孟非对阅读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全国都出了名的,从他的嘴上功夫就不难看出。在某一次颁奖典礼上,他和崔永元同时获得了最佳主持人奖,于是,为我们呈现的并不是获奖感言,而是一次精彩的名嘴对决。
其中就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崔永元说:"我和汪涵都是嗜书如命,他是知音,我是故事会,你喜欢读哪类书?"
孟非答到:"今天的主持人都不怎么喜欢读书,就爱写书。"
大家也都知道,孟非在节目中时不时还会说出一段金句,历史事迹更是张口就来,这和他小时候喜欢看各种书籍是密不可分的,他在上课的时候看其他书籍的"坏习惯"也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
1990年的时候,孟非参加了高考,当时他的文科成绩仅仅只比文科状元低了几分,但是数理化却"拖了大后腿",木桶原理大家也都知道,于是他败得一塌糊涂。
但是孟非的父母并不甘心,当时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
虽然父母最后委托人让孟非去了大专自考班,但是当时的孟非早已没有想法继续读下去,只想到社会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念了一个学期,孟非就坚持不下去了。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在那个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而且前景也不错,到处充满商机,所以全国有很多人都跑到深圳、广州等地区"发财",而且孟非也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到了深圳,孟非才发现这种无亲无故,两眼一抹黑的日子真得不好过,就连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成了最大的问题。
当年他还不到20岁,小身板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之后他做过搬运工,送过水,也做过保安,但是这样的日子真得太难熬了,彻底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凄凉,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没过多久,孟非就打道回府,回到了南京,当时江苏电视报的印刷厂正在大量招工,孟非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因为这样不仅能让自己有份工作,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省下每次花钱买报看新闻的钱。
当时的科技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完全是流水线作业,一天工作的时间近10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他觉得很值得,因为在这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
在孟非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内去书店买了两本书,都是关于成人高考的资料。
那个时候的孟非,一心只想拿个大学文凭,于是开始夜以继日地备考。
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在1992年的时候,孟非的左手不小心被卷到了机器的滚筒里面,他的指甲硬生生地被拔掉了,那种疼痛,孟非说至今难忘。
随后他的父亲便委托人把孟非安排到了江苏广电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但是却孟非梦想开始的地方,他的人生在此拉开了帷幕。
孟非在江苏广电,扫地、倒水、送文件等杂活都做过,大家都觉得这个小伙子挺能干,都非常喜欢他。
在印刷厂做了一年多的孟非,身体也变得结实了很多,很多摄影师出去拍外景都会让他帮忙扛相机,而这些摄影师也会和孟非闲聊几句拍摄的方法。
虽然这些摄影师心里觉得教会孟非,以后就可以喊他做一些小活,为自己减轻负担,但是孟非却将这种机会让自己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从他拿起摄影机到成为独当一面的编导,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命运是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当努力成为了习惯,成功也会变得自然
现在的孟非,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
1994年,孟非的人生开始发生了转折,他参与了国家文化部大型纪录片《西域风情》的拍摄。那个时候的拍摄技术远远不如现在,很多车辆进入不了的地方,只能靠人把摄像设备抬进去。孟非就这样背着重重的机器,穿越泥地,爬过山路,通过狭窄的隧道,但是他从不喊苦,总行程高达三万公里。《西域风情》一经播出,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随后,还参与了《奔向塔特兰大》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孟非更是一战成名。
其实,哪有什么一战成名。
谁不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被无数次击败,被打倒?
只不过孟非他挺过来了。
在2002年的时候,江苏卫视准备举办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节目,而当时台里刚好缺一名主持人,但是又不想在外面随便找一个,所以孟非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领导心中的第一人选。
从此之后,孟非的主持之路变一发不可收拾。他"爱耍嘴皮子"的主持风格,也让他在观众眼中变得非常亲民,而这一主持,便是9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很多稿子都是他加班加点的写出来的,这让他的主持功底越来越厚实,台风也越来越稳健。
大器晚成的孟非,在2010年正式成为了《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命运绝不会辜负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只不过或早或晚。
正如他所说的:
"命运给予我的每一个低估,都是未来走向成功的跳板,我相信命运终有一天会看到我的努力,为我降下一场甘雨,滋润我干涸已久的人心。"
《非诚勿扰》这档节目真正让孟非成为了知名主持人。
在电视荧幕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样一位风格幽默,博学多才的孟非,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当时的年轻人,都抵挡不住他散发的魅力。
从高考落榜到成为万众瞩目的主持人,孟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正如那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人生如戏,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人说:如果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更努力。
可是这种假设,别人听了只会觉得可笑,这只不过是不自信的表现,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任何成长都需要用时间来见证,任何成功都需要用努力去实现。
努力将自己活成人生大戏中主角,才是对未来最大的慷慨,不是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4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