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一民族心中的圣地,国人心生神往的地方,最不值钱的是黄金

中国一民族心中的圣地,国人心生神往的地方,最不值钱的是黄金

吐蕃是现代藏族的祖先,也是唐朝时的一个地方政权。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双方在西域和西南地区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可以说,终唐一代,吐蕃一直是大唐的劲敌。

可是到了宋代,吐蕃的扩张性大为减弱,慢慢缩回到高原上。其中的原因,除了吐蕃本身的分裂外,宗教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佛教对吐蕃政治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

吐蕃传统的信仰是苯教,带有一定的佛教因素。是松赞干布把佛教全面引入了吐蕃,并很快成为吐蕃的国教,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吐蕃的佛教融合了本土宗教的诸多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吐蕃有着非常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中,喇嘛的地位远高于官员,主宰着吐蕃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后来,赞普还有规定七户养一僧,可见僧人地位之高,数量之众。

除此之外,吐蕃对佛教的虔诚还体现在修建了大量宏伟的佛寺,国人心生神往的布达拉宫便是其中最辉煌的一座,也是藏族的信仰圣地。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成兴建的大型寺庙,据说松赞干布答应迎娶公主时,答应要筑城以奉公主,于是便有了布达拉宫。这座巨型宫寺是汉藏友谊的象征。

布达拉宫在公元641年开始动工,布达拉在梵语中是普陀的意思,指观音菩萨的居处。整个宫寺有999间宫室,高达9层,建在海拔3700多米的布达拉山上。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布达拉宫并不是松赞干布建的那座,原始的布达拉宫经过数百年沧桑,只剩下法王洞和主殿。其他的建筑是在17世纪后重新修建的。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高117米。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从入口拾阶而上,错落有致的建筑分布、巨大高耸的宫墙,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纯净得过分的蓝天映衬下,布达拉宫仿佛是人间的仙境,藏族的圣地,不知是否天竺的大雷音寺搬来了此处。

布达拉宫的屋顶和窗檐都是木质结构,全部采用鎏金工艺,并用纯金打造了一个巨型金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极尽奢华和大气。

整个宫殿的中心是红色主宫,被周围的白色寺宫所拱卫,显然这里才是布达拉宫的心脏。红宫是各类佛殿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建于1690年。康熙皇帝派遣上百名各族工匠,参与扩建了这个工程。

主持扩建工程的五世达赖喇灵塔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据说用掉了11万两黄金。再加上金顶,布达拉宫用掉的黄金数量是惊人的。

大家千万不要因此而惊叹,黄金在这里是最不值钱的。塔身上嵌有18677颗珍珠,和珊瑚、玛瑙、琥珀等宝石,全都是高等级的珍品。吐蕃积累上千年的财宝估计大都集中于布达拉宫和各大寺庙之中。藏传佛教在吐蕃的崇高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红宫内供奉有乾隆皇帝的画像,以及康熙皇帝赠送的一对大型锦账、雍正皇帝赐给七世达赖的经书、乾隆皇帝御赐的匾额。还有达赖觐见顺治皇帝的壁画。

清朝和西藏的联系显然是非常紧密的,每代达赖班禅都要得到朝廷的册封,朝廷也支持他们对西藏拥有这样的影响力。

白宫是僧众们生活和举行佛事的场所,大型的宗教和政治活动一般在“措钦夏”,也就是东大殿举行,这里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达到717平方米。

白宫的最高一层、第七层是达赖喇嘛居住的冬宫。是全宫视野最佳、采光最好的地方,全天阳光灿烂,有“日光殿”的美称。殿内同样布满金玉珍宝,比之皇宫也毫不逊色。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建筑的顶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在1989年投入53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为期五年的修缮工作,后期又投入一个多亿元,终于重现了布达拉宫昔日的辉煌。

由于宫内大都为木质建筑,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当地政府向布达拉宫派驻了专门的消防部队,大大提高了防火、灭火的效率,能够使古老的布达拉宫受到更好的保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430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