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就能找到答案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就能找到答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人们常说盖棺定论,是说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死后才能评说。对于曹操这样一位早已“盖棺”千年的历史人物,评价他的人自然不少。李世民说他,“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毛泽东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而今天讲述曹操的是一个日本人。

堀敏一(1924—2007),日本极负盛名的中国史专家,日本唐代史研究会的创立者,“东京文献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均田制的研究》《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中国通史》等著作。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三国演义》中曹操阴险狡诈的反面形象,那么真实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或许这本书能给你答案。《曹操》一书是堀敏一在病后整理曹操相关笔记,参阅各类史料,将曹操人物性格与历史事实关联起来,书中很多地方对曹操当时的心情和行为进行了解读,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全面,而又不脱离汉末乱世背景的曹操形象。今天我们就从他的成长经历谈起。

一、从宦官子弟到魏王的成长之路

01一代奸雄曹操出仕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样的家庭在当时那个年代谓之“浊流”,并不被世家大族瞧得上。而曹操的样貌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魏氏春秋》有记载“(操)姿貌短小”。即使家室和样貌并不突出,也不妨碍曹操要干一番惊天伟业的志向。

要出仕,先出名。没有名怎么办呢?自然要先找名人“背书”。就像乔迁的新居挂了很多名人的字画,檀木的书架上摆了许多中外名著。即使你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也会被当做文化人。当然,曹操和那些人不一样,虽然是宦官之家,可也是当时的豪族,认识不少名士。其中一人推荐他去找许子将。许子将何须人也?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他评价的人物在清流中很受青睐,曹操是浊流之士,当然希望得到清流的认可。有记载称,开始曹操与许劭的沟通的并不顺畅,许劭似乎不屑于评价曹操,也不知曹操用了这样的手段,最终使许劭留下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的评价。从此,乱世奸雄的名号被世人所熟知,曹操也获得举孝廉的资格,开始官僚生涯。

02仕途之路一波三折

曹操的职业生涯是从洛阳北部尉开始的,负责维持国都治安,那年他22岁。曹操也的确恪尽职守,对于权贵也毫不留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因违禁夜行,被曹操所设五色棒处死。曹操也由此调到其他地方做了县令。

转年,因受妹夫牵连,曹操被免官。

两年后,曹操得到了再次出山的机会,被召为议郎,可以向皇帝谏言,议论政教得失。他年轻气盛,为朝廷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批评朝野污浊,要重用忠良等等。但这些建议,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价值,东汉朝政早已病入膏肓。

29岁,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骑都尉,与皇甫嵩等人联手,大破颍川的黄巾军,斩首数万级,这是曹操与黄巾军的首次较量。此后,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相。在治理济南期间,曹操的行动可谓大刀阔斧。他整肃上层官吏,据说有八成的官员被罢免。他禁止官吏祭祀,免得大量百姓生活所需的紧缺物品,变成贡品进入祠堂。在今天,曹操肯定会是个顶好的官儿。但在东汉末年,在那个无法匡正的腐败官僚体制中,他只能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

后来,曹操又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他也许觉得朝廷已无法挽救,也许是担心自己在济南期间,得罪了太多权贵,恐引来家祸。总之,他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开始了隐居生活。

03亦得亦失的军旅生涯

曹操的仕途之路,并不尽如人意。但他却有一个神通广大的老爹。曹操的父亲曹嵩花钱买到了太尉的高官,曹操也被升迁为典军校尉,开始发挥他的军事才能,那年曹操33岁。

身处乱世,并没有循规蹈矩可言。转年董卓入京,废汉少帝,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执掌朝政,实行独裁,任意妄为。董卓虽命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不肯与其为伍,改名换姓,逃离国都。

诸侯群起讨伐董卓,曹操也带着招募来的五千人马加入了讨伐的联军。曹操真刀真枪地打,怎奈群雄各怀鬼胎,联军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几年曹操四处征战,他讨黑山贼,打南匈奴,确立自己的势力,结识荀彧这位良士。他大败卷土重来的黄巾军,获降卒三十余万,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得失从不分家,同年,曹操的父亲被陶谦派兵杀害。本因粮草不计退出徐州的曹操,以复仇为借口,再伐徐州,发疯一样地屠城,所到之处鸡犬难宁。这也为曹操留下有争议的一笔。

期间,董卓已被吕布所杀。献帝先前被董卓带到长安,在辗转回洛阳的途中,下诏各路诸侯勤王。而最先迎接献帝的正是曹操。此时的洛阳早已残破不堪,献帝迁都许昌,封曹操为司空。曹操扫清天子身边的各路势力,奉戴天子。

04 一统北方——官渡之战

至此,曹操北方最强竞争对手,仅剩袁绍一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而在战事胶着之时,曹操的一次奇袭,改变了战争的局势。

袁绍参谋许攸因对待遇不满,投降曹操,并透露了袁绍军粮所在地,乌巢。曹操亲率五千精兵,趁夜色突袭乌巢,点燃军营和军粮。自此,袁绍大军全线崩溃。

曹操以两万左右兵力击破袁绍十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史称官渡之战。此后,曹操继续北上,远征乌桓,实现了华北的统一。

05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虽然曹操在北方称雄,西面的刘备和南边的孙权也在主持自己的政权,这对于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来说,当然是不允许的。

公元208年,孙刘组成联军在赤壁抵抗曹操的军队。周瑜出奇记计,火烧曹操战船,曹操败退。当然,也有记载称,曹操败北的原因是,军中疫病流行。而在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也形成对立关系,天下三分的大势确立下来。

06通往魏王之路

赤壁之战后,曹操已年过半百,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开始实施进一步举措。他下《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西征马超、韩遂,平定关中;攻张鲁,占汉中;再次讨伐孙权......

随之而来的是皇帝的恩典:

公元212年,平定关中归来,天子赐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讨伐孙权归来,天子封曹操为魏公。建魏国,定都与邺城,位于诸侯之上。魏公国的成立,使汉家天下中存在了由曹操直接统辖的独立国家。

此后,曹操又被封为魏王,被允许佩戴与天子一样的冠冕,乘坐金根车,并用六匹马来拉车。

他曾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为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做足准备。从魏公到魏王,再到使用天子的仪仗。这使得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开创魏王朝,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二、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时势造英雄,看完曹操一生的剪影,我也不自量力地对他做一个总结。

01曹操小谋与大智并存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历史故事中,我们总是听到关于曹操的各种轶事典故。如望梅止渴、割发代首、绝妙好辞等等,这些确实可以表现曹操机智过人。但如果曹操只是有那些小聪明,恐怕只能成为杨修一样的反面教材。一个可以在乱世中称霸的人,必然有过人的大智慧。

大智慧的表现之一是听人劝。

在曹操担任兖州牧期间,有个名叫毛玠的官员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加之荀彧和程昱的支持,曹操成为了迎接汉献帝的第一人,争取到了力压群雄的主动权。

相比而言,袁绍面对迎接皇帝的建议就表现得难以决断。因为,他一直对这个皇帝是董卓拥立而耿耿于怀。

此外,在官渡之战前夜,袁绍的谋士进言,趁曹操后防空虚时进攻曹军,但袁绍却因孩子生病没有实施。

相比于曹操面对进言的积极回应,袁绍却总因个人恩怨或私事,措施良机。

大智慧的表现之二是计深远。

我们常说了解自己最难,但总是有人能在乱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想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从“奉天子以令不臣”到“吾为周文王”,或许就是曹操的心路历程。

仕途初期,曹操直言谏君,不畏得罪权贵;讨伐董卓,联军各怀鬼胎,曹操孤军深入,;讨匈奴,征乌桓,他统一北方,使胡人不敢造次。而随着年岁渐长,统一全国的梦想也难在有生之年实现时,他又开始为后人积累人才。如果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曹操争霸之路的跳板,那“吾为周文王”则是英雄的意志对后人的传承。不得不说,曹操的考虑确实深远。

02曹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实用主义体现在他招纳贤士的过程中。无论出身是否贫贱,德行是否高尚,只要有才能,都能被曹操招入麾下。甚至“不仁不孝亦可”,因为他看中的是治国用兵之术。

曹操没有称帝也包括一些现实原因。作者在书中分析了,除曹操不想违背,当初拥立汉献帝宣言之外的其他原因。当时在汉室周围,反对曹操的活动接连不断,尽管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足以让曹操提高警惕。此外,曹操的寿命也是问题。这些都说明,曹操没有称帝,也是深思熟虑的。

曹操的实用主义还体现在他临死前的《遗令》里。220年,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66岁。他死后嘱托,文武百官各司其职,葬礼、服丧不要依照古制。他指示了余香、绶印、衣物的处置,还让各房无事做的人,学做鞋,卖鞋。他的《遗令》,不像刘备、孙权那般高瞻远瞩地托付给后人遗志,而多的是对身边人,家长里短的关怀。

03曹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诗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汉朝流行的辞赋日渐衰微。而在这一时期,以曹操父子为核心的诸人,用新的诗歌形式,表现他们的生活、社会环境,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世人称之为建安文学。

曹操无疑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很多诗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耳熟能详。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对贤士的渴望。《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他有容乃大的气概。《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他老当益壮的决心。

曹操诗中有着,对东汉末年动乱社会现实,和对百姓苦难生活的记录,也描述了军阀争权的残酷,以及对自己雄心壮志的抒发。他的诗除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对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总结

曹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相信在了解曹操的人生经历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人总是有很多面,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简单地划分成好人或者坏人。曹操也同样是复杂的。在由时代背景和个人性格带给他很多争议性评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曹操在人才政策、屯田、租调制度等方面,所做出的诸多贡献。

正如《曹操》作者堀敏一所说:“曹操是过渡期的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能够迎难而上,并成就功业,这已经是极限了。”“曹操取得的成就,三国时期没有人能与之匹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8498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