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一档节目说印度是不好战民族,当时佐证的例子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印藏南冲突印度轻松被打败、印度频繁摔飞机等案例。不过在反思后发现这些证例并不能充分证明印度不好战,反而恰恰证明印度是好战,每每都是战争的发起者。
印度身处南亚次大陆,北有喜马拉雅山,南有印度洋这两大天然屏障,让它充分具备了类似澳大利亚的优势地理环境,周边小国还不是任他宰割,只是世人将以大欺小的案例天生忽略了而已。
印度有优良的以大欺小仗势欺人的传统。
就拿中印边境冲突举例,印度是充分了解到他的地理优势,有优于中国的后勤补给线路、国力超过当时的中国、又有国际支持,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全都占尽,主动发起挑衅是他迫不及待的做法,所以不能单纯以战争结果来判定其是否好战,就算后来发生的洞朗地区对峙也仍然是这个天生优越感极强的国家首先发起,吃定了中国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一个勉强算是大国的国家发起战争的心态。未来可期的就是当印度再来几次大的发展,就算国力仍赶不上中国,也会选择更大的军事行动。
以大欺小的更明显的案例就是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巴基斯坦苦于没有正式的盟友支持,在和印度冲突中顽强抵抗,别天真以为这只是两国的争议地区声索的局部冲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最好的证明,巴勒斯坦被逐步蚕食到已经快没国境线了。如果印度真能拿下克什米尔,它将继续以巴基斯坦为南亚次大陆分割出去为理由继续追讨,直到它在国力、疆域都站在世界顶端为止。
非暴力不合作也充分佐证并非不好战。
甘地有他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被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人生活还算安逸,不过印度宗教庞杂,信仰的力量巨大,甘地对抗殖民者的做法让他得到了超越宗教的信仰之力,选择面对强大殖民者他使用绝食、不合作甚至有人自焚来呼吁民众,为什么,无非就是真刀真枪还干不过对方,如果能够一拼高低,作为虚荣心爆表的民族谁还会忍着。不过这点也能证明他们的并不是不好战,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
时代在变化,事物有其本质影响也有其所处环境造就。但万变不离其文化本质,且文化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演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