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一学习就坐不住?善用“心流理论”,让孩子学习变“专注”

孩子一学习就坐不住?善用“心流理论”,让孩子学习变“专注”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有几个高中同学来家里玩,我们想要单独聊会天,我就给尼莫一副拼图,让他自己在一边玩。

尼莫二话不说,拿了拼图就坐在一旁的垫子上拼了起来。我和朋友这才安心地聊天,很久没有见面的我们话题总是不离各种家庭琐事、娱乐八卦等,不知不觉我们都聊了两个钟了。

而一旁的尼莫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过来找我。

一旁的朋友羡慕地说,如果自家孩子有尼莫这样的专注力,也就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平时也不会总调皮捣蛋。

这么一说,大家突然也发现了尼莫的"超长待机",忙一起争着让我教授一下有什么神奇的技能。

其实没有孩子天生专注力就这么好,也没有孩子天生就能安静地坐在作业面前认真写上一下午,其实最重要的是掌握"心流理论",让孩子能够"快乐"学习。

|孩子为什么总是无法专注学习?

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用在专注力这件事情上对他们太过苛刻,因为宝宝的专注力是有它的客观发展规律的。

幼儿的大脑是逐渐发展成熟的,越小的宝宝,专注力越差,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什么都想探究一番。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时长有多少?

当然,关于专注力,不同的研究结果给出的标准并不统一,有研究表示"孩子的专注力时间=生理年龄——生理年龄+1"。也就是说,如果是3岁的宝宝,他的专注力时长就大概是3-4分钟。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如果处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专注力会随着年龄增长提高2-5分钟。

即1岁3-5分钟,2岁4-10分钟……5岁10-25分钟。

但是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比如他当时周围的环境(安静还是嘈杂)、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是否有不舒服)、他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他的兴趣……等等。

但是不难看出,对于宝宝来说,大脑能够专注的时长本身都是比较短暂的,也就只有几分钟而已。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且新鲜的,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都让他们"坐不住"。

|为什么有孩子能"一直专注"?"心流"魔法了解一下!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很好"打发",给一副拼图,或者是一打积木,一本绘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玩好几个小时。

虽然从孩子大脑的发育规律来看,要求他们对某件事不停专注是一种奢望,但是确实有孩子的专注力会打破上述的研究规律,突破他所在年龄段的界限。

家长们其实可能也会发现,即使我们说宝宝的专注力差,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当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虽然可能不是家长期待的事情),他们的专注力好到出乎我们的意料!

不吵不闹,也不调皮捣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快乐地简直像一个小天使!我们不禁会在心里想,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专注力?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经访问过1000多人:"什么事情能让你快乐?"得到的回答既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干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当自己全神贯注、投入忘我地做一件事时,会有一种充满能量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这种特别迷醉,忘记时间和自我的"心流"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而心理学家米哈里认为,其实小孩子反而是相对容易进入这种心流状态的。因为每个小孩一开始都是小小的"学习机",每天都在尝试着不同的活动和探索,当孩子每次学会一种新技能时,满意和喜悦浮在脸上,充分说明了乐趣的真谛。

|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心流?

很多妈妈其实都会抱怨孩子学习时无法专注。我们也都知道,专注力其实关系到孩子之后的学习能力、竞争力、性格培养等。

而在专注中,孩子能够体验"心流",这样的体验会给他们带来极高的幸福感和优势感,从而发展出性格优势:自信、求知、合作、宽容和友爱。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在学习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快乐,在未来走的更远。

那么如果帮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体验学习的快乐呢?

1.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

这时有家长会说了,哪有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呢?难道他不感兴趣就让他随便选择了?

当然不是。

孩子小的时候犹如一张白纸,在那时他并不对任何事物表示厌恶和无聊,他对所有的事情都表示出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了。不是拿一本练习册仍在孩子面前,而是用有趣的方式跟孩子讲解知识的乐趣。比如用有趣的绘本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兴趣;用生活中的美丽的形状,告诉孩子黄金分割比的美,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用神秘奥妙的天文知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是,不要强制孩子学东西,而是要引导。这也是"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的一种方法。

2.不打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打扰孩子,比如孩子正看着绘本,我们总是会忍不住关心:"宝宝饿不饿啊,要不要吃点东西。"我们以为这是为孩子补充能量,但其实是在干扰孩子,频繁地让孩子分心。

甚至会有家长制止孩子:"那个不是这么玩的,你这样做不对!"等,这些都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孩子进入"心流"状态。

当然我们也要区分"参与"孩子的活动"干扰"孩子的活动是两回事。上述说,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其实是需要家长参与到孩子中来的。

如果你的加入,孩子欣然接受,这是利用亲子关系连接的,不算干扰。但如果孩子表示出反感,直接去玩别的了,那么说明你干扰到了他。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用紧张,停下来,让孩子恢复自由活动就好。

3.为孩子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

构成"心流"状态重要的一点是:目标和挑战要适度。

如果难度太大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可能就不想尝试了;而难度太小,则会让孩子觉得无聊,没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尼莫3岁的时候,我让他挑战七巧板,对于3岁宝宝来说,专注还不是很够,虽然七巧板花花绿绿的颜色能引起他的兴趣,但对他来说毕竟还有些难度。

这时候我就参与了其中,我提示他"你看这个像什么图形?""再看看这块板的顶部。""试着转一下。"在我的提示下尼莫终于分解难度,成功地拼成了那块七巧板。

当拼好七巧板严丝合缝、色彩斑斓地躺在框架里时,宝宝露出了快乐满足的笑容。

经过了那次练习后,尼莫就开始对七巧板提起了兴趣,没事就会玩一玩这个虽然有些挑战,但"踮踮脚"也能够得着的七巧板游戏中。

当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时,他才会专注,同时感到快乐,进入"心流"状态中。

所以还等什么呢,抓紧让孩子进入这种幸福健康的状态中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25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