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思考乐乐学:为什么3-4年级孩子容易出现数学“滑滑梯”

思考乐乐学:为什么3-4年级孩子容易出现数学“滑滑梯”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不是说你低年级的知识学好了,高年级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

在数学上面,我们常常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突然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常常又有一批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了;再往后,到了高中时,仍然有人不断掉队。

很多教育工作者尝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人说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有人说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还有人说,“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

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

所以,要想孩子数学好,首先帮他“打地基”。

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生活中的日常买卖活动其实是最好的数学启蒙。

在带小孩去超市买玩具,或者买冰淇淋时,让他自己算钱、拿钱、花钱、存钱。如果足够放心,在爸爸妈妈指导下,可以把买菜买家居用品的一些任务交给小朋友。

掷色子,参加儿童跳蚤市场,都是不错方法(偷偷告诉你思考乐乐学有跳蚤市场哟);专业点的还有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

孩子每天总想着玩的,不如借势让孩子玩玩“数学游戏”,动点心思,把抽象的数字结合到游戏中去,把零花钱当成道具。

开发数学逻辑智能

​所谓的数学逻辑智能,就是发现数字的内在含义,并能把“具体事物”转变为“抽象符号”,再进行抽象事物的处理。最后,来思考假设与陈述间的关系和涵义。孩子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在今后数学计算、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等方面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刻意加强孩子对数的敏感性。比如,当孩子吃苹果时,你可以告诉他: “妈妈一共买了6个苹果,宝宝今天吃1个;当孩子穿衣服时,你启发孩子:“宝宝有两双小袜子,有一个小帽子”,在说到数字时可加强语气,以此激发孩子对数的敏感。

让孩子尝试做一些数学逻辑训练题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通过一些巧妙的题目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启发孩子逻辑思维,一辆车要启动,发动机首先有跟上。(后文有惊喜)

思维能力离不开阅读

““我们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都难倒了。而那些表现不怎么样的孩子大都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也就不爱看书,有些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感觉,他们父母着急花钱,我再怎么辅导,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资深教学经验老教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很多家长总觉得阅读所带来的改变很缓慢,而考试就在眼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著。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素养,而是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思维,提高学习力。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

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强,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学遇到困难才没完没了地补课“拉一把”,而是要让孩子4-7岁解决识字问题,6-9岁就能爱看书,9岁后就会大量阅读、读好书。

更多教育教学干货见:公众号 乐艺乐学(skllexue)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209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