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她总是逼着我们死记硬背

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她总是逼着我们死记硬背

在交白卷的人成为英雄的时代,她却给我们补习功课,总是逼着我们死记硬背

作者:晓露

2005年7月1日,作者回到已经荒芜的天星沟天兴子弟学校

· 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厂子弟学校的老师群英荟萃

三线建设时期,好人好马上三线,三线企业聚集了很多精英人物,我们三线企业子弟校的老师也是群英荟萃,比如我们小学音乐老师楼家玲是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1967年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初中语文潘贞顺老师是西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高中语文老师傅永义是1964年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这和当时全国很多农村学校还在以代课老师为主、初中生教初中生的情况相比,三线企业子弟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是非常强大的了。

三线建设者来自于全国各地,三线建设者的子弟自然也来自于全国各地。能够和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人成为同学,一般来说,大学本科以上才有可能,大专中专基本上都是一个省的同学,而中学小学往往就是本地的同学了。但我们三线子弟不同,我们的小学中学的同学,都来自于全国各地,后来,又陆续分布到全国各地去了。

2005年7月1日,天星沟已经荒芜的天兴子弟学校大门

· 就想写一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杨莲英

从小到大教我的老师有很多,每一位老师都教给我知识和道理,但我一定要单独写一写小学语文老师杨莲英。

杨老师是我们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杨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大约只有27、28岁,她的女儿才一岁多。她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瘦弱,身体不太好,背有点弯曲,表情很严肃,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很多学生都怕她。杨老师从1973年3月至1975年的7月,共教了我们两年半。两个年级多教了一学期,是因为学校为了将春秋两季升级的混乱现象统一为秋季升级,从而让我们的四年级多读了一学期。在杨老师教我们的时期,我成了班长,并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2005年7月1日,天星沟已经荒芜的天兴子弟学校操场

· 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杨老师却为我们补习功课

杨老师教我们的年代,是全国上下批判"师道尊严"和"学而优则仕"、以"白卷英雄"张铁生和反潮流小闯将黄帅为榜样的年代,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有的老师无心教学,有的学生不好好上课。但杨老师却不受这些思潮的影响,她以教学严厉、认真、刻板而闻名。正是她的严厉和"刻板",才使我们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使我们没有荒废学业。

我们班同学年龄大小差距大,基础知识也参差不齐,比如拼音,本来是小学一年级学的内容,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学会,我也没有学会。这不能怪我们没有认真学,也不能怪老师没有认真教,事实是那个年代师资力量非常不足,普通话还没有普及,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学过拼音或者没有学好拼音。

四年级多出来的一学期,杨老师正好给我们补习拼音,从声母和韵母开始教起。通过补习,我们班同学基本上都学会了拼音。离开天兴子弟校以后,我才发现,和我同龄的人,很多人拼音都不好。学会拼音对我一生太有用了,后来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全都离不开拼音。

2005年7月1日天星沟,曾经上学必经的桥

· 杨老师把生词和词义写在黑板上,叫我们抄下来"死记硬背"

我们国家第一版《新华字典》是1973年才出版的,杨老师教我们语文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字典和词典。为了让同学们学懂生词,每次学新课文,杨老师就把每一课的生词和词义解释写在黑板上,叫我们抄下来"死记硬背",理解了更容易记住,暂时没有理解也必须背会,今后慢慢去理解。杨老师不但要求我们背诵生词,还要求我们背诵课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背诵,背会了才能到杨老师那里背诵。杨教师就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分别在杨老师那里背诵,谁会背了就可以放学,不会背就继续背,杨老师也不下班,等着所有的同学都会背了才下班。有几次天都黑了,有的学生家长就到学校来找,看见教室里亮着灯光,杨老师和个别比较笨的学生还在教室里背课文,家长就会很感动,不停地说着感谢杨老师的话。而杨老师为我们学生所付出的一切,从不会向学生家长索要一分钱。

2010年10月,同学们回到天星沟开同学会

· 上课和下课的仪式从不容许吊儿啷当

杨老师的严厉和"刻板"从对待上下课仪式的态度可见一斑。上课铃响,杨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班长发出号令:"起立!"全体同学站起来,双手垂直放在两侧。杨老师见到同学们都站得笔直了,才会走进教室,转身和同学们一起面向讲台,庄严地注视着黑板上方的毛主席像。班长又高声喊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全体同学齐声有力地朗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杨老师才会转过身来,面向同学们说:"请坐下"。同学们坐下后,才开始上课。在进行上课仪式的时候,如果杨老师听到身后有人发出响声和笑声,或者同学们朗诵的不整齐、没有力量,杨老师就会把同学们批评一顿,并重新走到教室外面,重新进行上课仪式。记得有一次上课,就因为个别同学的不认真不严肃,杨老师反复要求我们进行了三遍上课仪式,才开始上课。

下课仪式同样不能随便。下课铃响了,杨老师的课讲完了,杨老师拿起她的书和备课本,站在讲台上说:"下课!"班长就喊口令:"起立!"同学们就站起身来,笔直地站好,双手垂在两侧。杨老师威严地目视一圈,见大家都站好了,才转过身走到讲台侧面,面向主席台上方的毛主席像站好,班长再发出口令:"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同学们齐声快速地朗诵:"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学们朗诵得好,杨老师就离开教室,同学们就欢快地下课了,如果同学们朗诵得不好,就要重来。所以对于杨老师的课,即使最调皮的同学都不敢吊儿啷当。

2010年10月,同学们回到天星沟开同学会

· 杨老师最爱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杨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虚心好学,要戒骄戒躁、秀外慧中,而不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杨老师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她还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别听它'咣铛咣铛'叫得最响,其实肚子里并没有多少货。"她教育我们做人要踏实,不能虚浮;要永不自满,追求更高,而不能自以为是,夸夸其谈。

2010年10月,同学们回到天星沟开同学会

· 杨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杨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每周都要安排我们一至两次集体做好事活动。那两年,学校的厕所、阳沟、公共走廊的清洁卫生,基本上都是我们班包干了。在这些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养成了不怕脏、讲奉献、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我们班被光荣地评为涪陵地区先进班集体,成为学校有名的模范班。在那两年中,我们班养成了热爱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这个班风,直至我们离开学校、直至我们参加工作、直至我们毕业30年后重逢,依然如故地保持着。

2010年10月,同学们回到天星沟开同学会

· 杨老师给我们养成的好习惯,成为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杨老师给我们养成的这些好习惯,成为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匪浅。我们班的同学,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能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和邻近几届的班级相比,我们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入党人数、当领导的人数,比例都是比较高的。

每一次开同学会,我们都会想到杨老师。2018年的一天,我们几个女同学去看望杨老师,杨老师身体已经很不好了,眼睛都不太看得见了,但她从我们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我们是谁。她见到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在一起回忆她教我们语文课的情景,我们在杨老师家重演了一次小学上课礼仪。杨老师庄重地说了一声:"上课!",曾经当过小学班长的贾萍高声喊道:"伟大领导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场的同学齐声高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见激动的泪花在杨老师的眼睛里打转,在场的同学心情也无比激动,仿佛又回到了杨教师教我们的小学时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8481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