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神话繁杂无序,没有像西方一样成体系的神话观。其实中国神话是由不同地区的民间信仰,结合儒家、道家等不同的体系与神灵传说融合而成,所以,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过于庞大,导致了不同的版本的叙述往往会有冲突的情况出现。
而仔细解读一下中国庞杂的神话,就觉得意味深长了,
中国神话探索的不仅仅是人类起源,更像是从宇宙起源就开始探索了,盘古开天开的是整个宇宙,伏羲开的是太阳系,女娲补天救世捏土造凡,西王母掌不死药......
对于谁是中国神话中的“第一人”,根据地区不同出现了女娲、昊天、伏羲、盘古、烛龙、三清各种说法,其实这些神本身最早只是一些区域部落的图腾。
随着夏商周的发展,各家神明兼容发展,
直到汉朝,董仲舒改造儒学,
一方面继承这些远古神说,发展天人感应思想,建立君权神授论;
另一方面,吸收民间信仰,发展阴阳五行思想,神化封建等级秩序,将汉代儒学神学化,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神学体系。
所以延续到今天的中国神话体系,大致是从汉朝建立的,那时的神话传说于今天的基本类似,又有些微不同,而这些有趣的神话传说,都被记载在了汉代陶石艺术上,生动直观,让我们一起从汉代陶石艺术上看看中国的神话吧!
PART 1 创世神
伏羲女娲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 四川崇州征集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这是一块东汉的伏羲女娲主题的画像砖,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伏羲女娲人头蛇身,和我们今天认知的形象是一致的,同时期还有些伏羲女娲是交尾形式的,代表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拓片
从拓片来看更为清楚,伏羲和女娲手中各举一个圆盘,象征着日月,而圆盘中有金乌鸟的,象征着太阳,举着太阳的就代表伏羲;而圆盘中有蟾蜍和月桂树的,则象征着月亮,举着月亮的就代表女娲,托日月象征是在天上,也暗示着一阴一阳。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拓片局部
这里最有意思的细节是,伏羲和女娲手中各举着一方一圆两件工具。这两件工具就是圆规和矩尺,而规矩可画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时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画方圆喻开天辟地之意,暗示着造物主的身份。
托日月象征是在天上,也暗示着一阴一阳,持规矩,则与传说中伏羲女娲用规、矩“规天”、“矩地”以定方圆的记载吻合。并暗示着造物主的身份。
唐代伏羲女娲壁画,采集于吐鲁番
伏羲女娲的形象流传甚广,到了唐代,甚至在新疆地区也有所发现,虽然人物造型有异域风情,但整体形制变化也不大。
女娲是传于古代母系社会传说中的创世神,是中国历史上目前已知有记载最早的创世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又为音乐女神,而且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究其女娲出现的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伏羲是古代父系社会最早有记载的创世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从考据来看,在母系社会时期,女娲的神话里并没有伏羲出现,而是在进入父系社会之后,当权者为了稳固权威,从而进行的修改。
PART 2 日月星象
一、日
东汉日神画像砖 出土于四川彭州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会飞翔的太阳神鸟。
这是一种朴素的神话思想,远古的人们不知道太阳为何每天早上会从东边自己飞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认为一定是有翅膀或者被鸟背着才能飞行,这个汉代画像砖非常生动的表达了金乌似鸟似人似神的复杂形象。
东汉羿射日图石函 出土于四川新津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山海经》描述,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关于太阳最出名的神话传说就是后羿射日了,远古的时候有10个太阳,住在扶桑树上,10个太阳轮流执勤,照耀大地,使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这幅画像砖画面描述的就是“后羿射日”神话传说。中间为连理树,两边各栖一鸟,一为凤一为凰,另有多只小鸟散于树间。小鸟在这里代表太阳,树为扶桑(也称建木),左侧后羿弯弓而射。整个画面饱满生动,赋予装饰性。
二、月
东汉日神画像砖 出土于四川彭州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月亮在古人眼中更像一个空间,而不是一个拟人化的神,关于月亮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偷吃了丈夫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惹得西王母大怒,将其变为蟾蜍,所以汉代常用蟾蜍代表月亮。所以这幅画像砖中的蟾蜍就是就是汉代人心目中嫦娥的形象,因为嫦娥爱跳舞,与蟾蜍蹦蹦跳跳的习性相符合。
还有一个传说,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所以月亮上也会有月桂树的符号。
三、牛郎织女星宿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也有很多关于星象的神话传说。其中二十八星宿中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传说最为出名。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有次织女偷偷下到凡间,牛郎在牛的指导下藏了织女的衣服,于是娶了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后,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东汉龙虎牛郎织女图石棺 出土于四川省郫县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这一幅画像砖顶部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星宿图。
战国曾侯乙墓漆箱 上有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
牛郎织女的传说流传的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早期,在曾侯乙墓中,二十八星宿早有命名,牛宿为牵牛,女宿为婺女。
PART 3 四方神兽
汉代四神瓦当
四大神兽是古代中国传说的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
“四神瓦当”是中国图腾文化的典型代表,古时:青龙代表东方,春季。 白虎代表西方,秋季。 朱雀代表南方,夏季。 玄武代表北方,冬季。悬挂时要参照相应的方位。“四神瓦当”构图雍容堂皇,制作精致,艺术水准极高。
东汉朱雀·辅首石墓门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除了用于瓦当,四方神兽也会用在各个代表方位的地方,比如说墓室门,中国建筑讲究坐北朝南,所以门一般在南面,尤其墓室门更讲究风水,所以汉代墓室门上一般都刻有代表南方的朱雀。
PART 4 现世荣华 摇钱树
东汉摇钱树 现存于三星堆博物馆
在我国东汉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流行一种特殊的陪葬用品——摇钱树。摇钱树的传说也是源远流长,传说有这么一株树,每日都结出取之不尽的金钱。
四川自古就对树有着原始的崇拜,可以说,摇钱树反映了从树崇拜到金钱崇拜的过渡阶段,也是对神的信仰开始世俗化的体现,那个时候,人们开始认为财富、金钱高于一切。所以摇钱树在当时的人看来,既可以祈求财富,同时还可能有庇护家庭子孙的作用。
PART 5 长生不老 西王母
东汉西王母画像砖 出土于成都新都 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西王母,传说掌管不死药、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她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是女仙的首领,主宰阴气。据《山海经》载,最初的西王母是豹尾、虎齿、蓬发,面目狰狞,善仰天长啸。传说每当西王母长啸一声,便使群兽惊慌而逃,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
东汉西王母画像砖 拓片
在汉武盛世之时,西王母已经是一副贵妇人的模样,出行一般坐在龙虎座上。相传汉武帝曾举办盛大喜庆宴会,并特邀西王母威仪光临,因为掌管生死和仙位,西王母成为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汉朝人民最喜爱的一位女神。
这幅画像砖展示的就是西王母正在赐予一位凡人仙位,凡人虔诚的下跪,旁边两名仙官正在登记办理手续,中间的蟾蜍——也就是嫦娥正在跳舞助兴,九尾狐作为汉代代表祥瑞的神兽也站在旁边(九尾狐是宋朝以后才被黑成妖的),还有一只三足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所以青鸟可能正在汇报准备生仙的凡人的功绩,帮助西王母评判升仙资格。
一副小小的画像砖,展示了整个汉代人民对往生世界的美好期盼。
结语:
东汉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国力强盛,从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了大地主庄园经济社会,形成了歌舞升平的繁荣局面,再加上这个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逐步丰富起来,从图腾崇拜慢慢过渡到神仙信仰,认为死后可以生仙,这种对仙境的向往使得东汉人民并不惧怕死亡,反而更加重视来生生。这种视死如生的观念让汉代人民把死亡当作是生命的延续,那么人死了以后理应继续享受生前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了顺应这种需要,民间艺人效仿现实,塑造了大量升仙的神话场景。
所以汉代画像石、砖的神话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物象简洁明快,粗狂古朴气势撼人,一扫以往狞丽肃穆的墓室风格,反而有种歌舞升平的世外桃源的感觉。因此,最能代表古代人民古朴的神话观念,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起到博物馆,解读中国的神话传说吧!
看完两件事: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我想请你帮我两个忙。
1.点赞,干货就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不要只收藏呀,点赞能让更多人看到)
2.在头条上关注我,保持长期的联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2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