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家长问了我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没有教到的知识孩子不愿意提前预习,做得不好,也喜欢跟自己的班上那些比较差的同学做对比。
我回答了他的问题后,我回答了他的问题后,无意说道一句话,让我自己久久不能平静。
三年关注我们的家长中,我们知道有很多是一线城市的家长,经过这三年的接触,看到很多孩子他们的成长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第一,我们觉得他们真的成长得很优秀,这点为他们的家长感到高兴;
第二,也为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孩子感到深深的担忧吧!
为什么突然有这种错觉呢?
我隔壁宿舍的老师家有一个男孩子,还在读学前班,他爸爸和妈妈都是高中教师,爸爸是教高三语文。这学期每天晚上,我经常可以听到他父亲在给他讲四大名著,目前在讲西游记,他听不懂就问他父亲,这件事是开学后我特别注意到的一件事。
如果他的父亲坚持给他讲几年,或者以后,改为他讲给他父亲听,那么多年积累下来可以讲多少的书籍?
阅读,最初是件麻烦的事,但他成为习惯的时候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朋友圈有的孩子已经坚持打卡三年多了,坚持每天阅读,从最初的每天5分钟,10分钟,
但是架不住常年累月的积攒。
三年可以读掉很多的书,三年可以认识很多的字。
记得之前有次去深圳,在深圳亲戚家吃饭,她的孩子吃完就赶去学画画了。
亲戚说,同班同学都太厉害,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要自己有一技之长,她喜欢画画就给她报了画画艺术培训班。又讲起了孩子班级里面成绩,说95分都是最末了……她的孩子考97还好不是最后,不然又要参加多少的补习了;那一刻我的内心是久久不能平静。
每年她们学校也有指定的阅读书籍,分为必读和选读,每年亲戚她都有发给我,但是我看了那些书,确实合适该地区,对于大众化的地区还是有差异,所有没有推荐给大家,现在我
想后期应该推荐给大家,这样也给大家多一个参考。
文章为什么我不想用引用那些名人的案例去写呢?因为我觉得跟他们没有对比性,也无需去攀附他们,教育涉及很多问题,他们本身家境就能够为他们解决很多的教育问题。
文章这几个的孩子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也优异,但他们自身还是非常的努力。
教育发达地区的地区的孩子都希望跟最好的同学做对比,教育不发达的地区总是习惯的认为还有人比自己差,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经常观察我教的班级的学生,当一个班级成绩优异的同学超过50%(这个并非觉得,只做参考),这个班级上课的纪律会比较好。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较差超过50%的,这个班级的同学会比较活跃,但是不是对知识活跃,而是对玩耍的活跃。
他们是不会明白,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努力的这个问题,但是家长明白。
随着时间的成长,越往后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会越难。
现在越小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容易。
而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就需要从坏的思想开始做起,纠正孩子喜欢跟较差同龄人做对比这个坏思想。
孩子都是有脾气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动粗。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性的;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样积累下来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耐心。
至于,告诉孩子说:孩子,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拿什么追上别人?
不如从行动中,一点一点去改变,一天改变一点,一天改变一点,总有一天能追上别人的,至于说了不做,还是改变不了。
我们会去强调教育的缓慢性,是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事需要一天重复一遍,但是是有效的重复。
这些专栏是我们这几年的积攒,如果家长想看免费的话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历史文章,也一样能够观看,有区别的是专栏的内容是最新的,因为版本每年都有微小的改动,我们的视频有些也会做微小的改动,以确保每一个的准确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