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公众号:讲知堂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文字发展比较成熟之后。通常认为,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门学校。
二.、学校教育的坏处
1、感觉钝化:教育目标的偏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是无暇他顾就是熟视无睹。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
2、疾病增多: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的失衡、锻炼的减少和活动的单调引发的。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进而引发失眠、头痛、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
3、人格扭曲:我们的教育一向声称是培养人的,但事实上,在由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所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原本鲜活可爱的人格被割裂、被剥蚀,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忽视、被压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成为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
这些情况,加上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这样在学生中间,就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自卑、消沉、怯懦、情感冷漠、言行过激、意志脆弱、性别倒错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
3、能力不强:教育本来是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使人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和谐、自由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却畸型发展了学生的部分能力,而置其他许多能力于不顾。
三、学校教育的好处
1、学会认知 :“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
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将从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狭窄的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4、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9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