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不要成为缺席的爸爸,早知道早改变,你的孩子在等着和你一起成长

不要成为缺席的爸爸,早知道早改变,你的孩子在等着和你一起成长

本文/思呈老师(原创)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和妈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也不能被取代。但很多家庭中,最长忽略的却是爸爸的爱。“教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爸爸负责的是赚钱养家”“爸爸的工作很忙,让妈妈来陪你”“爸爸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忙完就来陪你”,总是有很多种理由,取代了和孩子的亲子时间。这样的爸爸,总有后悔的时候。

曾经有人问一个女孩: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自信最有安全感的?女孩答:爸爸在我身边的时候。

可想而知,爸爸在他的心中是有多么重要。在这个孩子的世界中爸爸的出现就像是惊喜一般。爸爸长期不在家,和爸爸的接触也相对比较少。即使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爱,可是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爸爸的缺失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缺乏安全感

养育孩子的过程绝对不是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一个安静的环境便可以生存。同时需要爸爸妈妈对他身心的关爱。妈妈往往对孩子的照顾,更多的是在生活上的。而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在角色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会通过游戏运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可以懂得突破行为的限制,同时通过父亲的举动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勇气。从心理层面上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爸爸的缺失和妈妈的过度照顾,会让孩子恐惧接触新鲜的事物。即使对自然界的生长也会有抵触,缺少探索精神,自然缺少安全感。

  • 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控制能力差

爸爸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等方面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性别的不同,妈妈对孩子的方式往往比较温柔,反而爸爸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比较疯狂。很多时候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婴儿在两个月的时候,就能分清抱他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也会因为爸爸的到来让他心跳加速,全身紧张,这时爸爸带来的这些外界刺激能够让孩子大脑更好的发育。而且通过爸爸的不同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陌生人以及陌生的环境。同时能够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 孩子容易焦躁孤独

爸爸的性格可以影响孩子,而爸爸的角色通常是具有独立性,宽容性,充满自信的形象。在生活中也会影响着孩子。而且孩子通过和爸爸的接触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以及冒险精神。这些对孩子的性格都会有所影响。缺失的爸爸,孩子可能感受不到这样的情绪培养,以至于孩子的性格容易焦躁。

  • 性别意识淡薄

儿童心理理论指导在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父亲比母亲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对于孩子的发展,爸爸不仅可以为儿子提供榜样,同时在对待女孩的女儿的时候,也可以让女儿的女性化行为表现突出。所以,爸爸的缺失会使男孩子男子气概相对比较低,表现出部分女性特质。而爸爸的缺失更会让女孩子表现出男子气概的一面。很多时候缺失爸爸陪伴的家庭中,妈妈倾向于依赖于女儿。

  • 孩子变得自卑

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就像是一个英雄,可以为自己解除很多困难。当自己遇到打击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需要爸爸的帮助。而爸爸的缺失会让孩子一次次独自面对。很难让孩子从自己的困难中走出来。也会使得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和懦弱。

失去父爱的孩子就像是折了翅膀的天使,内心会少了很多的勇气和自豪。

爸爸和妈妈应该如何分工?

  • 认清父爱和母爱

妈妈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在婴幼儿及少儿阶段,而且妈妈影响的是孩子的礼仪德行。而爸爸作为孩子方向的引导以及行为的指引。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所以,一定要认清楚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母爱是呈递减趋势的,而需要的父爱是呈递增趋势的。尤其在孩子中小学阶段,是由母爱为主向向父爱为主向过渡的阶段。爸爸的参与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及发展有所引导。

  • 做好家庭角色的配合

很多家庭爸爸的缺失并不是因为爸爸的忙碌,而是因为妈妈的一手包办。造成了爸爸变成了“甩手掌柜”。这时家庭中应该权衡好利弊,做好分工,妈妈也不要总是抱怨爸爸不会带孩子。男女天性本来就差异,照顾孩子方面,也许女人会有着先天条件,但是男人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照顾好孩子。双方的影响都会对孩子的发展有所影响。所以,妈妈该示弱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当一个软女子,该承担起责任的时候,留给爸爸去做。这才能够让家庭和谐,对孩子也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 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如果夫妻关系处理不好,家庭中很可能很多关系都处理不到。比如婆媳关系,亲子关系这些都可能会受到夫妻关系的影响。所以,男女双方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要把两个人的关系先处理明确。约定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两个人的身份只是爸爸和妈妈,不要拿出太多的感情色彩,在孩子面前去传播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提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要比母亲更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广又兼具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

一个称职的爸爸应该学会如何去做?

1.质量大于数量

很多爸爸肩负着养家的责任。想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做权衡也许非常难。那么,在对待亲子关系的时候,质量要比数量更重要。可以用简短的时间,即使是一句话,一个纸条,一条短信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心。并非是整日的陪伴,却让父子和父女之间产生隔阂。

2.不要疏于表达

男性在情感的表达上很多时候都比较木讷。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疏于表达。表达的方式不仅是言语,还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这些做起来都可以让孩子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爸爸的关爱。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近。

3.拿出做爸爸的姿态

爸爸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要做缺失型,更不要做诈尸型。这不仅会让孩子讨厌,同时也会影响家庭关系。有适当的方式去向孩子表达,参与到孩子的各项活动中来,这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智商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孩子提高更强的认知能力。父亲的陪伴是要给孩子跟带来更多的好处,比如养成坚强果断的人格品质,激发孩子不断的求知欲,探索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4.适时的回归家庭

也许你已经成为一个缺失型的爸爸。就如《银河补习班》中,邓超所饰演的父亲,缺失孩子成长七年,之后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相信很多爸爸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这就需要适时的回归家庭。给孩子以动力。用自己的爸爸的形象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想起爸爸所给的鼓励。很多时候爸爸的影响也许就是那句简单的“我可以”便给了孩子足够的勇气。

家庭教育中并不是妈妈“一统天下”,更多的时候需要爸爸的配合。不要让别人唾手可得的父爱,成为自己孩子心中的“奢侈品”。真正想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爱如山,就要学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依靠,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师,专注于儿童教育,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有相关育儿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将为您一一解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892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