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是我们华夏历史中的一个璀璨王朝,终结了长久以来的割据之乱,一统中原,立都建国。在后来的几百年里战事减小,战争范围也缩小了,再次建立起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在这段岁月里,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各民族融合加速,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曾一度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也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强劲的波峰。在这几百年里,也曾有十数位皇帝君临天下,坐镇九五,其中有圣明雄主,更有仁义之君。今天,我们便来认识其中一位以仁德著称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父以子喜立为太子
宋仁宗的父亲就是宋真宗,在仁宗这个儿子之前,真宗也和后妃们生育了几个儿子,可惜最终都各种原因不幸夭折了。此时已近中年的宋真宗,看着自己都一把年纪了,膝下却无一儿,身为堂堂一个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却拿不出哪怕一个后嗣出来以继大统,其内心的焦灼是可以想象的。而赵祯的出生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瞬时间便浇灭了他父皇的焦虑之火,皇宫内四处都是喜庆的气氛。
在赵祯刚出生的几年里,整个内宫都是处于一级戒备状态,真宗由于前面几个儿子竞相夭折,心里是异常的敏感,这次好不容易上天又赐了一个儿子,再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保护,难道还指望再生一个啊,不行不行,肯定得把那啥大内侍卫统统都派过去,一定要保证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健康长大,不要再像之前的几个孩子一样,一定要以后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就这样,赵祯在宫人的小心侍奉下慢慢长大,一切都很正常。真宗皇帝十分高兴,赶忙立自己的这个独子为皇太子,借以延绵他的寿命,希望他健康长寿,快乐长大。
自幼便得父皇关爱的赵祯
太后听政多有不和
在赵祯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宋真宗便因病逝世了,留下遗命刘皇后代为执掌朝政,于是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刘太后一直手握军政大权,不曾放权给少帝,特别是在某些大事上两人意见不和,刘太后的专政独断,让赵祯是极为不满,奈何手中毛线权力都没有,根本刚不过那个糟老太婆。唉,以往太后毒死少帝的例子历历在目,他又不是太后亲生的,谁能说得准刘太后万一哪天更年期发作,自己岂不是白白牺牲?
不行不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忍住忍住,现在的痛,将来自己一定要还回去。于是,赵祯按时起床洗漱上朝,然后下朝,过着工薪阶层般的皇帝生活,朝政一任刘太后随便搞,自己当个甩手掌柜,让刘太后折腾去。这招也比较奏效,在赵祯弱冠没过几年,刘太后或许是操劳过度,终于是离开了。
刘太后逝世后,再也没有人能钳制住赵祯了。赵祯内心肯定是爽的不要不要的,日夜期盼的日子终于到来,自己终于能当一个真正的皇帝了。一时间,各种改弦更张,将昔日刘太后强加给自己的东西统统换掉,在朝廷上也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多年潜龙生涯,终是一朝称尊。
终是掌握实权的赵祯
仁义治国俭朴自持
宋仁宗在真正掌握实权后,也并未因一时高兴就出兵四海去想着建什么不朽宏业,也没有利用职权之便四处搜刮美女珠宝啥的尽情享受,他依然跟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去上朝听政,裁定国是,除了最终裁决者换成了自己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变更。
或许是过惯了按时拿薪水的工薪皇帝生活,赵祯在掌握实权后照旧缩衣节食,就为着存点私房钱而努力挣扎。宫中物件未曾添置太多,很多东西更是一连用了几十年,连赵祯自己的卧榻都是长久未换,臣子私下里进宫觐见时,看见自家皇帝床铺上昏黄暗淡的床帘,也不由得慨叹这位工薪皇帝生活的不易。冥冥中也让很多或许有着不轨之心的臣子打消了造反的念头,这个皇帝混的这么惨,吃不好穿不好的,住的还没自己家的房子好呢,自己可别过的好好的非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开开心心过着王公大臣的日子也不错嘛。
宋仁宗就这么严格要求着自己,几十年下来,明面上是过得一年比一年穷苦,私底下或许是攒了不少钱。下面的臣子们,看着自己的大老板都过得这样惨,自己也着实是不好意思去太过铺张浪费,由此天下也兴起了节俭之风,为国库的充盈,国家的富强,乃至社会的安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朴持家的宋仁宗
始开变法为后世借鉴
宋仁宗虽然没想着去搞什么开疆拓土造福子孙万代的千古伟业,但是他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几个重大弊端也是十分的痛心疾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于是,召集了一批跟他一样想搞事的大臣们一起,开始改革,着力去消除弊端,造福社会,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那些弊端大都是现有的制度所造成的,想要从源头上消除那些弊端,就得改变现有的制度,就要破坏掉一大批王公贵族们的利益链。这可比跟刘太后斗智斗勇要难多了,毕竟再怎么滴自己也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不至于把自己往死里搞。那帮王公贵族可就说不准了,大家又不是一个妈生的,平日里都是看在钱的面上才叫你一声陛下的,万一真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自己怕是分分钟就要被唱征服了,唉,惹不起惹不起。
于是,改着改着,仁宗就迫于一大帮人的压力,不得不终止这次改革,但也仍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为后来宋神宗改革提供了先例,也提供了反面教材,让王安石得以少走弯路,当然,王安石后来也迫于守旧派压力不得已凉凉,这就是后话,且听下回分解。
想要变法的宋仁宗
真情待人古今稀
说到宋仁宗那一朝,后世的官员都是十分的羡慕仁宗手下那一帮与仁宗对骂互掐毫无压力,遇事不满就上书给仁宗个黄牌警告,的官爷们。他们过的生活可真真都是后世官员梦里都期盼的,传闻包青天光天化日之下在仁宗面前激情演讲,仁宗想离开还扯着衣袖不让他走,唾沫星子都喷到仁宗脸上了,仁宗还没办法,抹一把脸,无可奈何的继续听下去,听完之后还得给个五星好评并表示欢迎包大人下次再来。
唉,不仅仁宗朝的大臣们享受着官爷待遇,仁宗宫内的宫人也是颇得仁宗的礼遇,平时宫人打翻个水壶,打碎个玉瓶,或是不小心往圣上身上到了点热茶,那是一个脸不红心不跳的,赶紧收拾完闪人,回来之后跟个没事人似的,仁宗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哈哈一笑,依旧让他(她)伺候。
仁宗的仁厚远不止于此,他逝世后,天下百姓自发为其哀悼,满天之下尽是白缟,哭泣之声日夜不绝。后世传唱其仁厚爱民,万古不变。如此贤义之君,前少古人,后稀来者,历史会永不相忘。
一代仁主宋仁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3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