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看到两则新闻,让笔者感到有必要在这里老调重谈,呼吁有关各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国民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国民风险防范观念。
一则发生在8月10日晚,在被称为今年“风王”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并影响我国期间,上海一外卖员骑着电瓶车,顶着台风和大雨在田林路附近送餐。由于道路积水过深,他为了赶时间送外卖,强行驶入,造成电瓶车漏电,不慎触电身亡。此事在网友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多数网友认为,恶劣天气下,在外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将心比心,台风天还是应不点外卖,提前备好食物。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极端天气下,平台应适当关闭配送服务,停止接单。外卖员也应该有接不接单的自由。
另一则是一个钱塘潮来临前的视频。画面中两男一女还在钱塘江边悠闲的散步、游玩,却不知道危险已在悄悄逼近。远处钱塘江水已经开始涨潮,发现这一情况的人们不断地冲着3人大喊大叫,提醒他们尽快离开,但3人毫无反应,仍在江边继续闲逛。浪潮袭来,一下子便将3人卷进了江中。3人还算是有点常识,立即抱在一起,躲过了第一波大浪的袭击。不幸的是,正当3人挣扎着游向岸边时,第二个浪头又扑了过来,瞬间将3人冲散……经过众人营救,最终仅一人生还,两人不幸遇难。
看了这两则新闻,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从报道的情况分析,这两起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却因当事人一时的疏忽大意或侥幸心理,酿成了惨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因灾损失重。据有关专家介绍,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风暴潮有10来个。事实上,我国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对自然灾害的预报监测和应急管理,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国更是加大了自然灾害防御设施的投入,加强了对地震、海啸、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其能力水平正在大幅提升。
为了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5月12日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此后10年来,每年“5·12”前后,相关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都会举办展览、悬挂标语、播放视频、散发防灾减灾知识册页和图书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媒体也会不遗余力地集中报道。如今,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的安全防范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早些年那种为了守渔塘、渔船,台风来了不肯撤离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据媒体报道,今年在台风形成和登陆前,相关部门都提前发布了台风预警报,提醒民众加强防范。在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时,仅浙江就紧急转移了70多万人,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然而,即便这样,“利奇马”仍使浙江66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9人,失踪9人,同时还有大量农作物和房屋受损。更令人遗憾的是,台风登陆后,还是发生了上海外卖员顶风冒雨送餐而触电死亡的事件。这样的事件本是台风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如果相关管理到位,外卖员安全防范意识稍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本文前述的钱塘江事故也是如此。钱塘大潮壮观,但观潮有风险。过去也常有观潮人不注意安全距离,被大潮卷走的报道。为了安全起见,有关管理部门在江边设置了警示语和警示牌,媒体也时常在宣传提示相关注意事项。只要公众多加小心,多点安全防范意识,悲剧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上述两起事件,再次提醒人们,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教育,许多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是不强,仍需有关各方强化宣传教育,时刻绷紧安全弦,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小心驶得万年船。面对各种灾害和风险,大家务必多加小心,千万别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 林 间
编辑:郑雅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