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这位将军号称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实际上却是草包一个

这位将军号称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实际上却是草包一个

作者:SOUl迪尔

胡宗南军事集团,是在抗战中逐渐形成的蒋介石又一嫡系军事集团,长期驻扎西北地区。不过相比战绩不俗的陈诚军事集团,胡宗南军事集团的战绩却惨不忍睹,不仅没怎么和日军交过手,在和兵力处于劣势的解放军交手中也败多胜少。笔者今天就来聊聊胡宗南军事集团的兴衰。

胡宗南上将

胡宗南与第一师

胡宗南,原名琴斋,1896年生于浙江镇海一户清末底层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国共合作后,胡宗南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并改成现在的名字。军校毕业后,胡宗南被分配到由黄埔生组成的教导1团的胡公冕连。

连长胡公冕既是胡宗南的同乡,又是他从小熟识的大哥哥,靠着这层关系,胡宗南一进部队就被提拔为连副,胡公冕高升后,也不忘提携他任教导2团的营长、团长,可谓是胡宗南的知遇之人。胡宗南因此也对胡公冕颇有照顾,之后胡公冕虽然因指挥红13军与国军作战而被逮捕,胡宗南还是很快把他保释出来,并安排在地方上做事。

红13军军长胡公冕

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1师在江西被孙传芳击败,胡宗南因成功掩护部队撤退而受到表彰,日后他每每回忆到此事,常感叹还是指挥一个团最为顺手,指挥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则就已经力不从心了

1928年国军大缩编,第2旅旅长胡宗南为夺取第1师师长的位置,便指使手下黄埔出身的军官们编造谣言,嘲笑另两个保定军校出身的旅长水平不行。

除了排挤同事外,胡宗南还每月对下级军官们进行精神训话,要求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完成革命大业」。蒋介石听说后非常欣喜,便在中原大战后提拔胡宗南为第1师师长,这可是老蒋军队嫡系中的嫡系!胡宗南如愿以偿后,为了让部队脱离原师长、河南省主席刘峙的控制,便主动要求率部队进驻军阀林立的西北地区,蒋介石自然对此表示欢迎。

南昌北伐军纪忠塔

驻军陇南

1932年底第1师以追踪红四方面军为由正式进入陕西汉中地区,陕西省主席杨虎城深恐胡宗南抢了他的地盘,便对他处处暗中刁难。胡宗南无奈,被迫转移到甘肃陇南地区,蒋介石派亲信邵力子担任甘肃省主席,来为胡宗南提供行政、财政和人事上的便利。

当时西北地区大小军阀林立,胡宗南为了在当地站稳脚跟,一方面收编了土匪张俊耀、朱冕群和蒋云台等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一方面又规定不能随意开除士兵和撤换军官,并安排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来笼络人心。

西北军阀士兵

一时间,胡宗南名声大振,被舆论吹捧为黄埔学生的领袖,很多失业的黄埔同学都来投奔他企图某得一官半职,但都被他打发走。

在胡宗南看来,「凡失业者都不是人才,是人才者都不会失业」,这当然不过是他骗人的鬼话。胡宗南所信任的,都是一些在他身边工作过又喜欢打小报告的人,这种用人方式也导致日后胡宗南军事集团的将领们打仗总是貌合神离。

1935年,工农红军长征到了川北甘南地区,胡宗南向蒋介石要了补充1旅、补充2旅、第49师和第78师等部队,打算打几个胜仗长点面子。但结果事与愿违,第49师在包座战役中被全歼,第78师在山城堡战役中被歼灭一个旅,胡宗南的基干部队第1师2旅也在甜水堡战役中被重创。胡宗南为此备受打击,以至于西安事变时,他完全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山城堡战役纪念碑

抗战现原形

抗战爆发后,胡宗南率第1、8、78师组成的第1军开赴淞沪战场。第1师虽然装备精良,号称国军中的「王牌部队」,但由于在内战期间为了避免损失总是在最后时刻使用,没打过什么硬仗。加上胡宗南指挥水平低劣,只是命令部队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结果在日军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在从上海撤退途中技术装备与军事物资几乎全部丢弃。

不过毕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他杂牌军被整团整营得抽调出来补充胡部,因此没过多久第1军就恢复了作战能力,并投入到1938年5月的兰封会战中。

虽然战役一开始,第1军拥有兵力优势,还有炮兵和坦克兵配合作战,但由于胡宗南不善于组织炮火配合步兵作战,使得国军屡次无法突破日军阵地,在日军得到增援后,第1军被迫撤退。

兰封会战国军遗弃的轻型坦克

蒋介石见胡宗南打仗不行,便将第1军调往西北地区,同时提拔他为第34集团军副司令,命其指挥第1、16、27、36和90军,担任陕西黄河西岸河防守备任务,顺便监视陕北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冯玉祥听说胡宗南升官后,讥讽道:「胡宗南是哪位?是不是在开封打败仗的那位?」

大力扩充部队

在西北没有了日军的军事压力后,胡宗南开始疯狂得吞并受其指挥的友军,来扩充个人军事集团的实力。先后被胡宗南吞并的友军包括陕军杨虎城、冯钦哉部、甘肃军阀鲁大昌部、赣军赵锡光部、湘军陶峙岳部、滇军周体仁部等,甚至连暂时受其指挥的中央军第61师钟松部和第46师桂永清部也没能逃脱他的魔爪。

胡宗南吞并友军的手法无外乎偷梁换柱和明升暗降这两种,这也使得很多友军将领都对其非常反感,一有机会就想带着部队脱离其控制,或去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对此总是答道:「宗南能力虽差,但忠实可靠。」因此不到几年的时间,胡宗南军事集团就扩充为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警备司令部,总计十二个正规军和其他大量非正规部队共40余万人。

抗战中的蒋介石与胡宗南(右)

随着个人军事集团势力的急剧扩大,为了笼络人才,胡宗南也一改之前驻军陇南时对来投奔的同学不闻不问的态度,转而大力笼络他在陆军大学和黄埔军校的老同学。

时人称胡宗南用人的标准为「黄陆浙一」,即上过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毕业、浙江老乡和第1师老干部,号称胡宗南身边四大金刚的许良玉、程开淳、王俊民和汪震,都是这类人出身。

虽然部队规模扩大了,但由于胡宗南只受过黄埔军校六个月的训练,没啥练兵经验,因此练兵常常只注重表面,而不是着重训练部队战斗本领,作战演习时,也只图使用实弹打得热闹,却从来不注意演习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军政部长何应钦在某次检查过程中,发现号称胡宗南王牌的第1师官兵身体瘦弱、武器操作不熟练,武器也没擦拭干净,不由大发雷霆。

军政部长何应钦

内战垂死挣扎

解放战争爆发后,胡宗南首先进犯晋南解放区,结果他号称「天下第一旅」的起家部队第1师(整编第1旅)在临浮战役中被解放军名将陈赓歼灭,令胡宗南脸面全无。之后一直到1947年3月,胡宗南「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这年蒋介石兵分两路对解放军发起重点进攻,胡宗南奉命以六个军15万人出击共产党党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

解放军以两万兵力在延安城外略微阻击一下后,便主动弃城而走。虽然胡宗南只夺得了一座空城,但却大言不惭得宣布「此战激战7昼夜,俘敌5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听说国军取得大捷,大批中外记者前往延安参观,胡宗南怕牛皮被记者们戳破,便命令手下士兵化妆成解放军战俘,供记者们拍摄和采访。

胡宗南与同僚在陕北

虽然在陕北的国军数量是解放军的好几倍,但在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的灵活指挥下,战术呆板的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部队不断被整师、整旅的歼灭。胡宗南的高级幕僚虽大多是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基本都是纸上谈兵之辈,对解放军毫无办法。后来胡宗南虽然请了石敬亭和裴昌会等老将来指挥部队,但他们毕竟是客将,很多事情没法拍板做决定。

1949年5月,随着南京的解放,胡宗南也被迫放弃西安,率部退往汉中和四川地区。这时胡宗南的不少部下感到大势已去,纷纷和解放军秘密联络准备起义,因此当11月解放军进军四川时,国军突围到西昌的只剩残部1万人,至此曾风光一时的胡宗南军事集团,已经彻底解体。

蒋介石特地派胡宗南飞回西昌,打算让其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然而胡宗南并不愿就这样白白送命,解放军刚发起进攻,他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逃回台湾。

蒋介石在胡宗南葬礼上

回台后,不少国民党监察委员要求处罚在内战中负有重大责任的胡宗南,蒋介石出于对这位学生的爱惜,让其屯驻大陈岛和澎湖列岛,远离在台北的争端。1962年,退休才三年的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而在台北匆匆去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606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