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史上压力最大主帅,她把青春献给赛场,挺过11次手术成几代人骄傲

史上压力最大主帅,她把青春献给赛场,挺过11次手术成几代人骄傲

提起全国人民心中的“奥运名场面”,一定少不了中国女排打败美国女排实现几代人梦寐以求的3连冠时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美女排上演巅峰对决。那一年的我们还只能看到电视转播,街里街坊们搬着马扎板凳围坐在大杂院里,随着时有时无的信号,心脏都紧张得提到了嗓子眼。

中国女排史诗般地拿到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后,胜利早已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在那个急需精神救助和营养的年代,中国女排一跃成为民族英雄。

国庆35周年游行时,郎平站在特意为女排姑娘们准备的花车里,接受排山倒海般的群众欢呼——之后再无运动员享受过这种程度的荣耀。

这些画面在徐峥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篇中都有所展现,还原度之高,简直让人梦回最质朴纯粹的八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引以为傲的中国女排就已经跻身世界强队。关键时刻,中国女排从未让人失望。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最难得的五连冠佳绩。在那个时候,中国女排就惊艳了世界。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名字:铁榔头,郎平。

中国女排的所有荣耀,几乎都与郎平有关。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许多骇人听闻的秘密。

郎平担任国家运动员时,每天在严苛密集的训练之外还要被单独拎出来“开小灶”下苦工:所有队员都为她捡球,由教练一对一对她打防,进行“极限防守”,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连扣7个小时!

如此“地狱式”的训练,在郎平的运动员生涯中从未间断,“教练折磨你,就是要你在非常不顺的情况下,保持情绪,保持斗志!”这就是郎平的日常生活。

一次训练中,由于前排拦网队员的失误,郎平被势大力猛的排球硬生生地打了脸,“当时感觉不是疼,是脸炸开了,瞳孔都放大了”,后来才知道已经严重到脑震荡的地步。郎平至今笑谈自己记忆力不好,可能是和那次经历有关。

1995年,郎平退役后第一次回归执教,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险些把自己累残。那时的中国女排可谓是烫手山芋,正处在历史最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运动会排名第七,1994年巴西女排世锦赛拿到第八名的最差战绩。郎平上任后不久,便在第六届女排世界杯上取得了七连胜的战绩,并最终摘银,重振了女排精神。

如此逆天的成绩和郎平背后呕心沥血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郎平时刻不敢懈怠精神,多年打球留下的病痛和后遗症始终折磨着她,三年多的执教生涯里多次出现晕厥的症状,好几次都直接晕在了赛场上。

郎平对于自己如此严苛,对队员却格外宽容。她大胆启用新人、培养潜力股,不管旁人如何规劝,她都不再用“魔鬼法则”来训练人,坚决不要队员带着重伤上阵,因为她知道“魔鬼训练”对运动员后半生是何等的伤害,只用意志和精神创造的奇迹是昙花一现的。

当时,不到四十岁的铁榔头身体几近崩溃,最终在1999年辞去中国女排的帅位,这也让她成为女排教练史上主动辞职的第一人。可是她的心里还是挂念着中国女排,这个赋予了她人生更多意义的集体,是她昔日的荣耀,她也想带着年轻的姑娘们走到世界更远的地方。

如今50多岁的她,已经动过无数次手术,单单膝盖手术就动过7次,全身上下都隐藏着旧伤。可是伤病从来就不是阻挡铁榔头勇往直前的障碍。哪怕记忆不佳、伤病无数,带领的中国女排也要“十全十美”!

2016年,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并如愿挺进里约奥运会。练力量时哑铃怎样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传球时如何跑动才能迷惑对手……都是郎平亲自上场为队员示范动作,每次5个小时的训练课,郎平几乎都在动,在场边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只有20分钟,50多岁的郎平肌肉甚至比20多岁的主力队员朱婷还要发达。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队员们休息了,郎平还要继续忙碌,研究比赛的录像、研究队员、对手的资料……奥运比赛期间,郎平每天都只睡4、5个小时。半个月下来,冠军真的拿到了,郎平却瘦了整整14斤。

在这场分秒必争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中国女排的实力与尊严。郎平用一场华丽丽的胜利再次向世界证明,这是一群热血澎湃、从不轻言放弃的中国姑娘!

中国体坛有个词叫“女排精神”。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后来多次遭遇挫折、涅槃重生,这种“女排精神”一脉相传。

郎平说,中国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神中充满坚定。

从30年前声名赫赫的“铁榔头”,到30年后带着一群年轻姑娘四处征战的“郎图腾”,没有一个人像郎平一样,为中国女排付出了这么多,是名副其实的排球英雄。在人们心中,只有气场与实力并存的巩皇巩俐能够演出郎平的风采,可见郎平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大。

而在今年十一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郎平作为《夺冠》的指导,与导演徐峥合作,带领观众重回1984的燃情时刻。

吴京,马伊琍在片中都有惊喜现身,势必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精彩。

我们憧憬冠军,但为冠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更值得尊敬!我们期待逆袭,但为逆袭忙前忙后、默默奉献的人更值得感恩!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中国女排精神,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刻苦钻研,砥砺前行!

本文为特约发布信息,不代表世界说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5654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