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前段时间,带米粒去商场,发现好多孩子手上都绑了一个安全牵引绳,有的和爸爸妈妈绑在一起,有的是两个孩子绑在一起。
没想到这个遛娃神器竟然这么流行了,米粒妈非常能理解大家,毕竟拯救银河系和看住一个好动的娃,困难指数是一样的!
熊孩子在外,一下子没看住就没影了,甚至还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把孩子绑在手上,至少安全一些。
但这个所谓的“神器”,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安全。
遛娃神器变“坑娃神器”
米粒妈最近看到好几条关于防丢神器“安全牵引绳”的新闻,全都是说不安全!
前几天,深圳一对父母为了防止孩子走丢,就把5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用牵引绳拴在了一起。
当他们去坐地铁时,姐姐先跑进了车厢,后面的弟弟还没来得及上车,地铁就关门了,绳子被地铁门夹住,在外面的弟弟只能在站台上奔跑。
跑了一段时间后,绳子就被扯断了,小男孩就一直在哭,幸好孩子没有大碍。
如果绳子没断,门外的弟弟就会被高速运行的地铁拖行,车内姐姐被绑着的手估计也会受伤。。。想起来就觉得害怕。
这种“惊险”的状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是在前不久,广西一个妈妈用牵引绳带着孩子坐地铁,在车门快要关闭的时候,孩子突然冲了出去,妈妈还没来得及出去车门就已经关上了。
最后工作人员紧急叫停地铁,及时打开车门,才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危险。
这种像弹簧一样,可以伸缩的牵引绳,受到很多爸爸妈妈的欢迎,尤其是在外出的时候,用绳子绑着孩子能省不少心,但不分场合地使用,神器就可能会变成“凶器”!
这种绳子一般都会做到1米5那么长,但是直径特别细,大概只有2毫米左右。但是地铁的屏蔽门能检测的最小厚度是5毫米,所以说上地铁时,如果牵引绳被夹住,是根本识别不出来的。
尤其是对一些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解开绑在手上的绳子,随着地铁的开动,孩子极有可能被拖行受伤。
其实大一点的孩子,就算要解开手上的绳子,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米粒妈看过一个关于这种防丢绳的实验,对那种比较容易解开的绳子,一个成人完成解开都需要7秒钟,更何况咱们的孩子。
如果发生了一些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解开手上的绳子,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带着孩子坐地铁,妈妈们一定要记得解开牵引绳,和孩子手牵着手才能最安全的做法!
这些场合也要注意
1、地铁闸门
除了带孩子坐地铁要特别注意,地铁闸门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方,过地铁闸门的时间有限,如果孩子被绳子绑着,一旦前面的人走得过快,孩子可能机会撞在闸门上。
这个绑在一起的姐弟,前面的姐姐在爸爸刷完卡后快速通过闸门,后面的弟弟直接被姐姐拽了过去。。。
如果妈妈们实在是看不住孩子,需要套一个防丢绳,到了地铁就一定要记得取下来,不能图省事,出了事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2、电梯
孩子坐电梯出事的真的太多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意外。带着防丢绳和孩子坐电梯,安全隐患也很多。
如果带孩子坐直梯的话,电梯门和地铁屏蔽门一样,无法识别出细小的绳子,如果孩子没有及时进到电梯,电梯门关上的话,随着电梯的上升,很难说会出现什么意外。
坐电梯扶梯也不会更安全,电梯的接缝处有锯齿,一旦牵引绳勾住了电梯的梳齿板,就很可能会在电梯上栽跟头。如果人流量比较大,后面的人还可能产生踩踏事故。
关于电梯扶梯,米粒妈再啰嗦一句,千万不要单手抱娃!这样很容易重心不稳,孩子很容易从手中脱落。
就在3月份的时候,东莞一个妈妈单手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结果重心不稳,导致孩子坠亡。
带比较小的孩子坐电梯,最好用背带托住孩子,或者是把孩子放在婴儿车坐直梯。大一点的孩子坐扶梯的话,最好是让他自己下来走,扶好扶手。
带孩子坐电梯真的要特别留心,在要坐电梯的时候,为了防止潜在的危险,妈妈们也要记住把绑在孩子受伤的防丢绳取下来。
3、自动旋转门
有些商场、酒店有那种自动旋转门,如果孩子戴着防丢绳,前面的爸爸妈妈走得稍微快一点的话,孩子的手就会跟着旋转门被卷进去。
所以在这些地方,爸爸妈妈们还是长点心吧,千万不要过于依赖“带娃神器”,一个不小心“神器”就能化身凶器。
比起各种的神器,米粒妈倒觉得,咱们家长谨慎细心的呵护,才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武器。
虽然这种防丢绳很受欢迎,其实孩子戴着也挺不舒服的,有个同事说她给孩子买了,用了两次就放弃了。
对于有些好动的娃,就算被绳子绑着,也到处蹦跶,绳子另一头的老母亲只能跟着跑,那种酸爽的感觉,谁体会谁知道~
而且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戴着这种绳子还很容易绊倒别人。尤其是有的两个孩子并排走,绳子中间那长长的距离,妥妥就是个路障啊。
反正米粒妈的原则是,再好的带娃神器,如果使用的代价是让孩子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那我宁愿放弃。
在孩子安全问题上,真的不能有丝毫疏忽,再好的辅助,终究抵不过自己练就“火眼金睛”!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