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甜最近变得勤快了很多,在吃饭的时候会主动提出来要帮忙拿碗筷。但是她不是'免费'帮忙。在她帮忙之后她会跟你说她需求,如果你不满足她,她就满脸的不开心并且嘀咕着以后不要帮妈妈了。"姐姐一脸郁闷,不知如何是好,改开心女儿勤快了还是该为女儿的"不懂事"难过。
经过了解,小甜她会有"帮了妈妈做家务活就可以得到奖励"的这种错误思想源于小甜的爸爸为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不用妈妈帮忙打扫就可以带她出去买她喜欢吃的东西。很多的家长应该也有用过我姐夫类似的方法驱使孩子干活。但是,家长用这种带有"利益"性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是否真的对孩子是好的呢?
孩子为何会懂得和父母"讨价还价"讲条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家长的初心是好的,为了鼓励孩子让她有动力给她一些奖励,但是这种做法却让孩子产生了误解——只要爸爸妈妈要求自己做某些事情,他们就会给自己奖励;同样的自己主动帮忙,爸爸妈妈也应该给我奖励。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小甜"——父母只要要求孩子去做事,孩子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让广大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孩子有这种误解也是源于家长,孩子一开始也是试探性的去和父母去讲条件的,如果孩子多次尝试之后家长都可以满足孩子,孩子便会认为自己所得的一切奖励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很多的家长也知道认为这样做不对,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我们一起了解如果家长一直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对孩子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再来决定到底还要不要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在"讨价还价"式的情况下长大孩子健康吗
是否面对孩子总是"讨价还价",父母总是要去满足孩子,不然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可是这样的做法真的科学可行吗。
- 孩子会很被动地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需要让孩子怀着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强大好奇心主动的去学习、去成长。可是当家长让孩子养成了凡事都要"讨价还价"的坏习惯的时候,就可能会造成孩子被动式的成长,会让孩子失去自住探索精神。
孩子会在做事之前权衡利弊觉得对孩子有利可图的事情才会去做,如果自己去做了这件事情却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不会愿意去做。如果家长让孩子的每一次学习和探索都变成了"交易",而不是孩子出于兴趣去主动学习新的乐西,那么孩子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
- 孩子的脾气会暴躁
相信家长会和孩子"讨价还价"的父母是比较民主式教育孩子的,抱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进行沟通。然而,如果经过一段时间沟通无效,父母和孩子双方的"论战"却依然停留在原地不动,或是只前进了一毫米。
孩子和父母原本平静的心态渐渐起了变化,当耐心磨尽之时,家长可能会发脾气责怪孩子"不懂事",孩子一时无法承受父母的脾气可能会还嘴。如果每当"交易"不能成交,孩子都要承受父母的脾气,长期下来,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暴躁的脾气。
其实,家长们要明白,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试图和家长谈条件获得利益都是试探性的,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面对孩子的"讨价还价"讲条件进行见招拆招。一味地去和孩子进行"讨价还价"讲条件来满足孩子的欲望是不可取的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好的影响。
不盲目和孩子谈条件,面对孩子"讨价还价"见招拆招
- 面对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要坚定立场,谢绝孩子进行"讨价还价"
比如:众所周知,饭前洗手是必要的,因此对于孩子饭前要洗手这个问题,不需要去哄孩子饭前一定要洗手而是要让孩子明白饭前洗手这是规定家长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不需要讨价还价的,必须这样做。
家长的语气可以不需要太严厉但是态度一定要坚定。建议家长是采取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应该要怎么做的,是一个规定、原则性的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不允许去做的,这样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给孩子的奖励仅限于精神鼓励
其实,家长要知道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讲条件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孩子是为了获得一个最新款的玩具车又或者是为了获得一个新款的裙子等等。一个家庭中,一旦孩子被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行动"的坏习惯同时也会让形成孩子缠搅的性格。因此家长要多倡导精神鼓励,比如:拥抱孩子、口头夸奖孩子等等。可能家长不知道拥抱还可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 让孩子承担自己"讨价还价"所产生的后果
"讨价还价"是一个过程,因此在讨价还价这个过程中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孩子的"讨价还价"而影响了孩子她自己的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亦或者是因此迟到并且遭到老师的批评;尽管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她很"无辜"或者是很委屈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去别心软进行妥协,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承受所产生的后果,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经过"讨价还价"一番就会变得好起来,也会有不良的效果。
- 提前制定一个孩子父母都能接受的底线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会认为孩子总是"讨价还价"有时会认为孩子在挑战父母的"权威"。面对这个情况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有进行个约定:任何"讨价还价"讲条件的行为都不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
而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这些讲条件争论设定一个底线,以保证父母的"权威"不受到磨损。
爸爸妈妈们,不要对孩子的"讨价还价"讲条件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是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好还是先教育孩子一番好,而是家长要积极的面对孩子的"讨价还价"并且见招拆招。当然了,家长教育孩子是需要很多的耐性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当分歧比较大的时候建议和孩子一起商量各自退让一步从而达到协商共赢的好结果。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3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