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站建造任务已全面开启,核心舱已基本完成测试,航天员乘组已选定,长征五号B将担任“太空专列”,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将于明年春天发射。未来两年计划通过11次密集飞行任务,建成中国独立建造、自主运营的空间站。而后将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我们的天宫计划正在大踏步前进。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计划,正式公布于2019年,按计划将在2024年完工。而这一年,正好是美国所主导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之年,届时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回首过去,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苏登月大战中,美国率先在1969年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彻底赢得了登月争夺战的胜利,失败的苏联自知抢先无望,则在太空探索的思路上发生了转变,既然美国人能把人送的更远,那我苏联人就能在太空中待得更长。于是乎空间站计划应运而生,苏联代号“礼炮”。1971年,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并与联盟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上礼炮1号的苏联宇航员在空间站内逗留了23天。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礼炮号在返回地球的途中,由于阀门故障造成座舱失压,3位宇航员全部窒息死亡。此后,苏联又陆续向太空发射了5个科研空间站和3个军事侦察站。礼炮计划打破了多个航天纪录,其中包括若干个任务时间的纪录,例如第一次在空间站移交宇航员,以及太空漫步的纪录。
半个世纪的努力,让我们迈入国际一流的航天强国,从载人航空到登陆月球再到建立空间站,中国的航天技术正在大踏步前进。半个世纪前,中国哭着喊着求苏联老大哥带一把,可是人家根本不把你回事,别人还怕你知道了他的秘密,要去剽窃他的成果。现在我们自力更生,终于混成了一个大佬,开始扬眉吐气啦。
空间站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军事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卫星通信降低了通信的成本和维护难度,在民用航天未普及的时候,洲际通信只能靠海底光缆或者近地面无线电,通信能力有限。现在我国量子通信卫星能够使我们的通讯效率和能力大大提升。地理信息技术包括GPS,GIS,遥感技术,广泛作用与农业,工业当中,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在生命科学领域,微重力,无菌,强辐射,是理想的生命科学研究环境,比如著名 “太空草莓”,“太空番茄”,改良了植物品种,经过近十年的改良和育种,已经得到了产量高,营养价值更好,风味更好的品种。在军事领域方面,航天的技术与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存在很多的相同,航天技术越强,其导弹方面的水平也将水涨船高。我国是一个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而我国的航天技术对我们国民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年轻一辈从事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一定的物理,航天科学素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感谢那些航天工程的先辈们。这些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斗,奋勇争先为我们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的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导弹与航天器的制导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解放初期从美国留学回国,是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主持 “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我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的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武器的核俱乐部成员之一。还有火箭技术专家王德臣,是我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先后担任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新型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特别是在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澳星”等任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向这些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致敬。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对飞天的向往和追逐。梦想一飞冲天,渴望问鼎苍穹,中国人的“问天”之旅绵延不断,中国人的求索精神亘古不变。现在我们正在先“九天”不断前进,预祝我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