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照顾宝宝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事都需要精细不说,而且还要仔细地观察宝宝每一处细微的身体变化。
对于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来说,他们的小拳头都是紧紧地握在一起,四根手指把大拇指包裹得紧紧的。
很多家长都知道,小宝宝的手掌会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慢慢的打开,所以不需要人为强制性地掰开。
但事实上,宝宝手掌打开也是有一定的时间范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宝宝的手掌还没有打开,那么爸妈就要引起重视了。
宝宝为何刚出生时老握着小拳头?
在宝宝刚出生0-3个月的时候,由于大脑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对于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这个时候,手指部分使骨骼蜷缩的肌肉要比使骨骼伸展的肌肉力量要强,所以宝宝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手指会保持握拳的状态。
之后,宝宝到了4个月后,大脑对于手指肌肉支配的神经系统功能愈发强大,就会逐渐平衡屈肌和伸肌,手掌自然就会慢慢地打开。
所以,如果宝宝过了四个月之后,手掌还是握拳状态,爸妈就要考虑是否是大脑神经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发育迟缓。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
所以爸妈可以经常掰开宝宝的拳头,进行适当的按摩给予大脑更多的刺激,来促进发育。
但如果宝宝的手掌到了6个月之后,还是握拳状态,那么家长就要考虑宝宝是否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宝宝的手掌肌张力异常,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
为什么要及时打开宝宝的小拳头?
1) 手部动作能促进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表示:孩子早期的智力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手部上。
研究发现:人类的手部上拥有100万根神经组织,而且手部做的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大脑就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智力水平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因此,家长平时多促进宝宝的手部动作的锻炼,大脑则会受到更多的刺激,孩子也会变得更聪明。
2) 抓握动作是探索周围的开始
爸妈帮助宝宝打开手掌,可以让孩子早些学会自主抓握能力,而孩子探索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最原始方式就是从抓握物品开始。
通过手部动作对各种物品的抓握,使孩子对环境产生了互动,对于孩子的触觉、视觉和感知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打开宝宝小拳头的正确做法:
1. 日常生活中的舒展活动
生活中,可以适当地把宝宝紧握的小拳头打开一会儿,让宝宝感受到手指舒展的轻松感觉。
在平时,也可以把手指放进宝宝的拳头中,在宝宝的小手里来回转动,也可以轻轻地抚摸,慢慢地把宝宝的小拳头张开,把手掌贴近脸颊 ,让宝宝感受到脸颊的温度,宝宝肯定是既幸福又满足的。
2. 给宝宝手指做按摩
在宝宝吃饱喝足心情愉悦的时候,可以尝试给宝宝做一些手指的按摩和抚触。
可以把宝宝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打开,然后在闭拢,轻柔的抚摸,一边做一边和宝宝说话唱歌,如此温柔的触感能刺激宝宝的触觉神经,就能让宝宝更加容易地打开拳头了。
3. 尝试把玩具放入宝宝手中
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一些练习抓握的玩具,玩具要选择适合宝宝的手掌大小,材质柔软的,如果能发出声音则更好,这样会更加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这款婴儿抓握益智玩具,一套中含有多种元素的组合,让宝宝同时拥有不同的玩法。另外玩具采用安全可咬的牙胶材质,安全又环保。日常的护理只需热水煮沸即可。
玩具手感光滑,精细打磨棱角,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写在最后:
由于每个宝宝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手部的张开程度也会有完全张开和微张的差距,这些都是正常的。
家长不必为了让宝宝全部张开,而强制性地去掰开宝宝的手指。这样会导致宝宝骨骼、肌肉发育不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