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人性的自私有多可怕?面对捡到的孩子我差点做出后悔的事

人性的自私有多可怕?面对捡到的孩子我差点做出后悔的事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奶奶抱回来了一个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样子。忘了是男孩还是女孩了,只记得特别可爱特别软萌。而且他不哭不闹,我逗他玩还会咯咯地笑。虽然是乡镇里的孩子,但他身上很干净还有一股奶香味,我抱着他爱不释手。

从小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也忙于农务,无聊的时候我只能和自己说话。那时候我天真地以为这孩子是奶奶给我抱回来的弟弟(妹妹),终于有人可以陪我说坏话了,我开心得不得了。

结果奶奶说这只是她在街上捡到的孩子。当时看他一个人在大马路上摇摇晃晃地走,身边一个大人也没有,觉得不安全就先抱回家来了。(那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寄住在亲戚家,我奶奶没有手机,派出所又比较远。)奶奶让我好好照看着孩子,然后跟我说她出门去问问有没有哪家丢了孩子。我私心里觉得不舍,便央求奶奶把他留下来做我的弟弟(妹妹)。奶奶看了我一眼,认真地和我说:“如果你走丢了,你希望捡到你的人把你留下来不让你回家吗?”我难过地低下头说不出话来。

奶奶出门后,我就抱着他在窗口边玩,我把藏起来的大白兔奶糖弄碎了分了一点给他吃;还把我的课本拿出来,把书上面的花草飞虫指给他看。听着他口齿不清地跟着我念动植物的名称,软糯的声音让我觉得可爱至极。他的脸真软,他的手和脚都小小的,就像我梦里的弟弟一样。我真想把他留下来,让他陪着我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长大。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如果真能这样,我可以把我所有的零食都分给他,一定会保护好他不让任何人欺负他。

从奶奶把他抱回家到我陪他玩了数个小时的期间,他从来没有哭。偶尔还会被我逗笑,乖得异常。当然也可能是我太耐心地哄着他陪着他玩的缘故。

但是最后我把他抱起来在窗边给他指对面人家门口的小狗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情绪开始变化了,变得焦躁不安。他嘴里咿咿呀呀个不停,甚至举起手臂挥舞起来。我有点诧异,难道是他害怕狗狗吗?我便把身子转回了屋里,不让他再看到外面的狗狗。可是他焦躁的情况丝毫没有得到缓解,我便把他放在了地上,以他的身高离了我根本就看不到窗外了。

我试图用课本上的图案再次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却全然无动于衷,只是朝着窗口挥着手臂。嘴里依旧含糊着我听不清楚的话语。我有点茫然无措,我感觉不到他想表达什么这让我很挫败。我只得再次把他抱起来回到窗台边,这一次通过他晃动的手臂我终于找到了让他焦躁的原因。并不是之前我指给他看的那条狗,而是一个女人,一个穿白色上衣的女人。

她走走停停地好似不停在问路人什么问题。或许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她就继续沿着街道边往前走。很奇怪,即使隔得并不近,我甚至看不太清她的脸,但那瞬间我却能感觉到她的焦灼和急迫。怀抱里的孩子也焦躁个不停,就是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其实我心里还是心存侥幸,万一只是巧合呢?又不一定是她的孩子。我是真的太喜欢这个孩子了,太想把它留下来和我作伴了。我偷偷把孩子放低好像这样就把他藏起来了。随着那个女人渐行渐远,快要离开了我们视线时,我心里有一股奇异的满足感。好像这样孩子就能真的留下来似的。

可就在这时我脑子里想起了奶奶说的那句话。如果是我,如果是我走丢了的话。我会多么想念我的家人啊。我心里陡然升起强烈的愧疚和不安。我看着孩子,心里想:他或许是喜欢我的,可是他一定更喜欢他的妈妈。我真的要拆开他们吗?

最后,我还是打开了窗子,用尽力气喊住了她。当她来到我家看到我怀里的孩子时,顿时就哭了,孩子也挣扎着想往前走。虽然此刻情形差不多已经明了了。我却不敢让她把孩子抱走,等着奶奶回家。

奶奶回家后,后来的事情我就没怎么参与了。他们好像去了派出所,女人做了什么证明,孩子终究是还回去了。

奶奶后来提了些水果回来,跟我说孩子的妈妈很感谢我的照顾。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却对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我有时候也很困惑,我忘不了的是那个孩子还是那个奇特的经历呢?突然有一天我才明白,原来我忘不了的只是当时在窗台边,我故意拦下孩子等着女人从眼前消失时的那一刻奇异的满足感。那一刻的我,是自私的,是狭隘的,是冷漠的,同时也是让人感到可怕的。毕竟当时我才仅仅六七岁,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敢相信。人性的复杂程度让我望而生畏。

如果那时候我真的放任了那个女人离开,也许孩子的结局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我想我一定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冷漠至极的人。有句话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算是深深地体会了一把这句话的含义。

当然,站在走丢孩子的角度,我也算是给各位警醒,小孩子还是要仔细照看为好,现在孩子走丢了不一定能这么快找到了。站在当时身为小孩子的我的角度,我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和教育对孩子心理和性格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身为留守儿童的我对于亲人的渴望让我差点做了错事,一方面是奶奶对我的正面教育让我迷途知返。

总之,父母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总是没错的。

(我是清欢,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754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