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步履蹒跚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由于疼痛放声大哭,一边的家长一边心疼一边说:“都怪桌子不好,来,我们来打桌,帮宝宝报仇。”说完便用手打起撞到孩子的桌角,孩子破涕为笑,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样的方法是对的吗?可能暂时可以止住孩子的泪水,久而久之,可能会有2中结果,第一种结果孩子遇到了任何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责怪对方,都是别人的错,既然没有生命的桌角都有错,那遇到凡事,都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把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对方身上。第二种结果让孩子的世界观形成了“凡事都有善与恶的区分”。动画片里经常分善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之分的。这会误导孩子一边倒的世界观。
除此之外,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还可以发现家长的以下误区。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没什么了不起的。”“快起来,不疼不疼。”“你是男孩子,不能哭。”这些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作为家长的我们,怎么就知道不疼呢?对孩子来说,他会哭,说明是真的疼,当我们不断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会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们听不懂。长期以往,会造成糟糕的家庭关系。
那么当孩子不小心被撞倒了或者摔倒了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我这里总结了几条小经验,供大家分享。
- 共情。什么是与孩子共情呢?简单地来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感受。当孩子表达疼痛的感受的时候,认真倾听,可以说一些嗯,是的,这其实已经足够了,如果想做得更好,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妈妈知道你很疼”,“你现在很难过对吗?”当我们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自然会点头,并且愿意继续分享自己的感受。
- 让孩子体会对方的感受。比起打桌角的这样的方法来说,更可取的方式是“宝宝你看,刚才你被桌角撞了一下疼了,桌角是不是现在也疼了呀?来,我们也给它露一下。”虽然桌角是没有生命的,也让孩子学习理解下对方的感受,遇到问题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感受可以培养情商的一个方面。
- 想办法。如果是比较大的孩子,等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避免再次发生的办法。作为家长邀请孩子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件事。在孩子说出解决方案以后,我们要帮着孩子去实行计划。比如说在桌角贴一个防撞条,转弯的地方贴一个醒目的标示等,让孩子感受这件小事上获得的动脑筋成就感,也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重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宝贝们在点滴小事中成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潜移默化地在小事中正确地引导,别让那些错误的言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