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性格的人,凡事忍让、苦自己扛、委屈往肚子里咽。好听点说叫做“老好人”,但说白了是“软柿子”性格。自己还以为是善良,但没有原则的善良,其实是这是事件最大的“恶”。同时这样性格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欺负是常事。如果家里没钱没势,建议别把孩子培养成这种性格。
“软柿子”性格的孩子,在学校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步入社会可能任人欺负。那为什么有的孩子有了这种“软柿子”性格呢?要知道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3-6岁,而这个阶段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家人和父母。若是孩子是“软柿子”的性格,多半也是父母亲手捏出来的,常见以下几种状况。
一、家长过于强势,时刻打压孩子
一些家庭的“专制”氛围简直让人窒息,孩子的各方面都要满足家长的要求。要求考100分,考99分都要受到严厉的批评,自己内心还认为是为孩子好。但家长往往忽视,在这种不平等关系里,让孩子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命令,与关在监狱中有什么区别呢(除了吃穿能好点,精神上很相似)?
我突然想到《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的瑞德这个角色,从开始不断的希望得到假释,到最终因为囚禁太久,真正等到释放那天,连尿尿得不到允许都尿不出来,甚至想要犯罪重新被关回监狱的状况。这段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人无论是依附与监狱或者一个工作,或者是父母,都很难有独立精神。
一个没有独立精神,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孩子,无论是在校园还是步入社会,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胆小、依附讨好他人、没有主见,这样的角色自然容易成为“软柿子”的角色。在这里提醒家长,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用一句为你好,把孩子囚禁在精神的牢狱里。
二、家长本身比较悲观,喜欢凡事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一个“老好人”的角色,性格也比较悲观,生活中也充满了负能量。平时教育孩子就是别给别人添麻烦,凡事自己找原因。与别人争吵了、被欺负了,要反思为什么欺负的是你,而不是别人。还一直乱用“吃亏是福”的理念,不得不说这种思想真的太可怕了。
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经常有一种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感觉,明明自己已经低到了尘埃里,可是依然不能收获友谊。本质上来说,这种孩子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凡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久而久之自卑、自我怀疑、错误的自我认知会越来越强烈,自然就会越来越懦弱。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软柿子”的性格?
易中天曾表示,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没有出息,他还拿曹操举例,曹操小时候就是我们口中的熊孩子,而这样的熊孩子才成了割据一方的霸主。我们作为家长要避免孩子成为“老好人”、“软柿子”这样的角色,除了不做前面叙述的两种家长以外,建议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一、培养乐观、自信的性格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高尔基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那些事业成功的人,技术和学识在成功的因素中占比只有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占85%。而乐观和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永远活不成软柿子的性格。
有自信的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内心很坚定,不会盲目从众而妥协。而且不妥协别人,也不会觉得心里痛苦。
二、学会说“不”,不会拒绝人,永远得不到尊重!
我一直把“不会拒绝人,永远得不到尊重”当作一种警言,我之前就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发现总会有人不停地挑战你的底线,自此以后,将“不”说出口成为了我的一门功课。但是多年的性格改起来太难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会他拒绝。
最后还是要提醒家长,如果家里没钱没势,不能永远做孩子的靠山,不要给孩子养成“软柿子”的性格,不然苦的是孩子,将来会很吃亏,与所有家长共勉!#育儿有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