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方法论#总第129期,原刊于新华财经
9月24日,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查晓磊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和新华财经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详解当前时点下的科技创新板块投资价值。本场线上访谈特邀债券交易员小雯作为嘉宾主持。#对话查晓磊#@浙商基金查晓磊@交易员小雯
嘉宾简介:查晓磊,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博士,深圳市后备级领军人才,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4年买方研究经验;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系兼职讲师、博时基金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博士基金投资策略及大宗商品分析师兼投资经理助理;2015年加入浙商基金,2015年8月起担任基金经理,现任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主管浙商基金主动权益与量化投资。2019年7月,他带领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团队获《证券时报》第十三届中国财富管理机构“2019中国量化投资团队君鼎奖”。
小雯:欢迎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查晓磊博士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和新华财经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查博士您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到AI领域,您认为,资管行业应用AI技术,是大趋势么?
查晓磊:从全球角度来看,我认为将AI运用于资管领域是大势所趋,未来AI或将推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演变。目前,美国华尔街已经逐步开始探索,用科技赋能投资。而我们之所以要应用AI到投资领域,与这个领域的特征密切相关——金融具有庞大的基础数据库,并且非常讲究时间效率。
对投资机构而言,过往选股、选行业、择时,都依赖于基金经理的判断和决策,这很大程度受到了基金经理能力圈的限制。大多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投资,而不能面向全市场精选标的。此外,对于人而言,当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很难做到情绪完全不受影响。将AI运用到投资中,能很好地突破基金经理能力圈限制,规范投资纪律。从AI本身来讲,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可应用的阶段,能够为投资进行实质性赋能。
小雯:有些人觉得人工辅助下的投资已经很不错,为什么还要用AI来辅助投资?
查晓磊:我认为,相对于人工辅助投资,AI辅助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AI辅助下的投资,基金经理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AI能够学习的目标有很多,能力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同时,资管机构需要具备专业人员训练AI模型,使其能够学习某领域、某风格下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学习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有效投资策略。此外,利用AI来辅助测算相对来说更加精确化,能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
小雯:那么你认为,在投资中,AI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么?
查晓磊:不可以,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机器尚无法完全代替人类,但也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当面临极端、突发事件时,人类的丰富经验与判断,将会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机器在数据处理能力、存储、挖掘广度上比人类更强,这是人类基金经理无法企及的。一句话概括,在投资中需要人类基金经理和AI机器人相互赋能,共同协作,以求最终实现组合的既定目标。
小雯:您能简单介绍下,浙商基金AI投资是如何运作的吗?
查晓磊:从浙商基金AI机器人的运作流程来看,首先AI研究员需要寻找值得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对象除了公司内部基金经理,还包括外部优秀基金经理及券商分析师等优秀人类。在确定了学习对象之后,需要对其有效的投资策略进行拆解,从数据到最终投资目标等一系列逻辑进行学习。最后,将人类思维演绎的逻辑,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程序,而在模型学习的过程中,AI机器人会进行复杂的计算,将人类基金经理的智慧,吸纳到机器学习的系统中。目前AI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大多数行业的覆盖,但部分细分子行业还没有合适的学习目标,暂时没有覆盖。此外,市场处于持续变化过程中,AI机器人模型也会不断进行更新与迭代。
除了对AI机器人的打造,浙商基金也构建了具有特色的iValue智能投资系统,主要涵盖LUCY股票投资系统、FICC 固收投资系统和AI-Beta指数投资系统三部分。LUCY股票投资系统,主要依靠依托数字化、自动化的信息工具,前瞻性把握投资机会,实时跟踪标的情况,科学化监控股票组合风险,通过人机互动(AI+HI)方式,大幅提高权益投资效率。FICC固收投资系统,我们内部称为固定收益的“AlphaGo”,用于挖掘债券市场的驱动力:用信用因子模型为投资者展示数量化的信用分析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与人工结合的方式为债券定价,通过搭建知识图谱挖掘负面舆情。AI-BEAT 指数投资系统则是以Smart Beta的视角,拆解股票市场,跟踪有效的风险定价因子,并以AI的视角审视Smart Beta,让增强的投资更加Smart,风险更加透明,流程更加科学。
小雯:针对不同的产品,浙商基金的AI策略在方法有何不同?
查晓磊:整体理念与框架是一致的,具体到每个产品,是基于相同框架,完成不同产品的既定投资目标。而在主动投资中,不同主题的投资是有明显区别的,例如消费与科技,都是非常热门的行业,但科技行业的研究门槛相对于消费行业更高,相比于消费,研究科技企业需要更专业的人员。
小雯:您觉得现在科技创新板块还有机会么?
查晓磊:从行业的大方向来看,我认为科技与消费一样,同样值得大家重视与期待。从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态势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到宏观流动性影响,外部环境或许也达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时间点,在这个时候入场,中短期投资体验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们认为,下一个20年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投资拉动变革为创新驱动,科创行业将爆发更多的投资机会,看好5G、创新药、半导体、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未来的发展。目前5G用户已经破亿,5G手机出货量未来大概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创新药方面,公司发展的业绩和股价,很大程度上与公司的创新程度成正比,包括研发费用投入、科研人员招募等。半导体方面,受中美之间摩擦的影响,我国在半导体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是受到制约的,但从大环境层面来看,半导体行业的突破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资本的投入,都将呈现常态化,国产替代也将带动产业链迭代升级。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快速迭代与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能源市场份额可能将逐步提升,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基于对数据测算以及浙商基金研究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五大新兴产业,在未来5到10年都将大概率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
小雯:对于市场风格转换问题,最近市场讨论了很多。在这场讨论中,您怎么看?科技板块的表现会有什么样的分化?
查晓磊:由于短期事件导致近期大小盘风格波动较为剧烈,在投资中我们会采用更均衡化配置的方法,在严格约束的风险预算再平衡的机制下,无论市场如何极端变化,努力守住Alpha。
同时,我们对待市场风格的基本态度是:只有风险,没有风格。我们以应对风险的思路去处理资产切换。如果成长类行业因为风险事件出现衰退风险,经过审慎评估,我们可能会选择果断退出。或者出现估值严重透支基本面,市场盲目乐观风险,我们可能也会退出。至于选择周期类行业股票,我们也是以同样的价值标准去筛选,也是以同样的风险评估角度去判断退出时机。
在大方向上,我们仍然看好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在经历短期回调到一定幅度之后,实际为后续的上行腾出了更多空间。我们对于市场呈中性偏乐观,TMT板块、消费板块中可选消费依旧相对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近期市场预计依旧会呈现剧烈波动的状态,而每一次的Beta下杀都在为我们采集便宜的长期核心资产筹码创造机会。
小雯:当前成交量下降,市场人气淡化,有观点认为分化为两种,一种是游资炒20CM,另外则是机构拉顺周期的成长股,您也是持类似的判断吗?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查晓磊:回顾A股历史,每次经历震荡市,当市场处于混沌状态,上下两难的时候,会有活跃的资金去做另类投资,制造个股极端的波动,吸引市场的眼光。我们对此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不擅长这类投资,也提醒投资者朋友注意风险。但是,每次震荡市中期,市场尚未选择方向的时候,有一些基本面好,而被整体风险偏好下降错杀的优质股票率先领涨,这类股票往往也是我们着眼寻找的标的。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为嘉宾访谈问答实录,仅代表被访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今日头条和新华财经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