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备才几千人马,加上江夏公子刘奇的人马也不过二万,孙zhi权当时比刘备实力雄dao厚得多。最起码有五.六万人马、曹操水陆军八十三万,诈称百万,兵峰所指,其实是指向刘备。刘备穷途未路,与孙权一拍即合,孙刘联盟建立.赤壁大战后。其实是刘刘备集团得到大部分的胜利果实!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举南征时,如果不是诸葛亮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吴抗曹,鲁肃又极力从中撮合,那么刘备会第一个被曹操击灭,接下来是孙权,后来的三足鼎立也就不会发生了。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逼降了新晋荆州主刘琮,击走了刘备,几乎兵不血刃,就将荆州八郡收入囊中。曹操还收编了荆州十余万水、陆军,得水军战舰千余艘,实力大增,军威赫赫,就连远在西蜀的益州牧刘璋都遣使向曹操表示臣服,“始受征役,遣兵给军”,给曹操提供军资器械,还派兵增援他。曹操几乎没费力就大获全胜,于是骄矜自满、不可一世起来,以为可以轻易顺江东下,先一举击垮刘备,进而威逼江东,使孙权俯首听命了。
于是,曹操志得意满地给孙权捎去一封信,信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
其实在大战开始之前,孙权的心中也是没有底气的,当时曹操带甲号称百万,战将上千。反观江东可战之兵不过三万,上将不过百员。在这样的实力反差之下,相信任何人心中都没有底气。加上朝中老臣劝降派张昭说的话,更是让孙权心惊胆战。张昭:遥想曹孟德战官渡,灭袁术,一统北方就连我们的大敌荆州刘氏都不敢与曹军交战,说白了我们的实力不如荆州,还真不如投降,还能做江东之主,避免江东子民生灵涂炭。
孙权听到这种话心中其实是非常不爽的,自己父兄创业多年,好不容易到了自己的手里一统的江东,现在连战斗不战就要将自己的祖业送予他人。来日九泉之下,他又有何颜面见自己的父兄呢?当时孙权想到了一切能够联络的力量,想了一想就剩一个刘备了,当时刘备虽没有地盘,可还有两万兵马,不论如何都是一支抗曹的力量,加上刘备当时也需要一个同盟,并且是刘备主动让孔明去谈联盟的。
在赤壁之战及后续的孙刘合作中,东吴孙权一方是居于主导地位、领导地位的,所以最后的功劳都记在东吴的头上,刘备一方往往被忽略。但是正如诸葛亮说的,这功劳不是东吴一方的,岂能让我们白忙活一场,没有尺土之功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资治通鉴》如果孙权不和刘备联盟,能独自战胜曹操吗?这恐怕是很困难的。赤壁之战前的情形和官渡之战前有点像,这时的曹操就像袁绍实力强大,孙权就像彼时的曹操有一定实力,但是比着对方还差得很多,而刘备就像张绣一样,有自己的部队,占着一块地盘,但是比着另外两方都显得很弱小。
东吴水军来攻时,曹军近岸陆军可以配合水军一起作战,而且,一旦战事不利,陆军也可掩护水军撤往周边复杂、i狭窄港汊。因此,单靠水军攻击,而不在陆地同时攻击,东吴军的战果将十分有限。考虑到东吴军一贯战五渣级的陆战能力,刘备军在乌林陆战中应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后来,孙刘撕逼时,关羽和鲁肃说:你说荆州是我们借的,那刘备在乌林之战中的表现难道就不该得到土地吗?如果刘备的贡献太小,关羽这种爱面子的人是不会拿出来说事的。而程昱在劝曹操不要急着攻吴时,也说过:刘备枭雄、关羽张飞万人敌,把孙权逼急了,孙权必以为资。可见:刘备军的陆战能力对孙刘联军极为重要,引起了曹操集团的重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