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会出现不听话的行为,喜欢和父母做对,故意不听父母的话,常常导致父母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杨的父母对孩子非常好,孩子想要什么,他们都尽力满足,可有一点他们却一直没有给孩子,那就是陪伴。
他们两人都在一家公司上班,平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有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这天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小杨想要吃虾,于是他就和母亲说:“妈妈,我想要吃虾,帮忙剥一下壳。”小杨的母亲没有理会,她正拿着手机在工作“听话,自己弄一下,没看见妈妈正在忙吗?”
孩子听了很不乐意,把手里的虾硬塞给母亲,说一定要给他剥壳,小杨的母亲有点生气,小杨却不在乎,还把虾扔到了地上。
小杨的母亲忽然觉得很难过,因为孩子一点都不听话和体谅,自己已经说了在忙,可孩子却像听不见一样,其实小杨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他的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陪伴孩子,导致孩子的归属感缺少。
每个人都会有归属感,尤其是小孩子,他们都需要得到父母的陪伴与认可,内心才会有归属感,会感到安全。
归属感对于孩子有什么好处?
1、有安全感
归属感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的内心不会因此感到紧张害怕。归属感强代表着孩子的父母给到了孩子足够的陪伴,让孩子的内心感到安稳,不容易变得敏感,因为一点小事就会焦躁不安。
2、情绪更加稳定
有归属感的孩子,他的情绪会更加稳定,大多数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的情绪管理都会比较差,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其实这些孩子的情绪管理会这么差,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不懂得情绪管理,内心缺少安全感。
而归属感强的孩子,内心会更加坚强,因为他们有父母的陪伴在,内心有安全感,不需要再特意的通过一些行为去吸引父母,引起父母的关注。
缺乏归属感,孩子会有什么表现?
1、变得孤僻
内心缺乏归属感的孩子,他们对外界抱有不信任感,不愿意随便与陌生人接触,他们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缺乏归属感的孩子,慢慢的就会变得孤僻起来,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来做,不懂得团队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2、敏感
缺乏归属感的小孩,他们的内心是没有依靠的,要知道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们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照顾,如果父母没有陪伴孩子,孩子就会缺少依靠。
内心会变得敏感起来,对什么事情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不敢随便相信别人,这样的小孩很难融入社会当中,现在早已不是那个单打独斗的社会,讲究的是团队合作,如果小孩没有办法跳出自己的这种敏感的情绪,那么孩子就会脱离社会,难以有成就。
3、顽皮
孩子内心缺乏归属感的时候,他会变得非常的顽皮,喜欢到处和父母作对,故意引父母生气。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孩子的顽皮固然是不对的,可孩子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引起父母注意,获得更多的关注。
父母该学会三招,赋予孩子归属感
1、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在充足的陪伴下,父母还要想办法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更能让孩子有归属感。
高质量的陪伴首先需要父母多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内心。其次要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做事情,可以是画画,可以是读书。
2、及时反馈
面对孩子父母要做到及时反馈,就是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父母都要及时的做出反应,不要拖。一旦这件事拖久了,孩子就会忘记这件事,可这件事所带来的感受,孩子是会记住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考得很好,本来想要得到父母的赞扬,可父母却忘记了。孩子此时内心就会感到不被父母重视,他会因此而难过。就算后面父母记起来了,去表扬孩子,孩子也都不会有感觉了。
3、不随意批评打压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打击孩子,觉得孩子就是要严格对待和教育,这种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内心感到恐惧,不信任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要减少批评的次数,更多的去鼓励孩子。
孩子的归属感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的陪伴,和对孩子的重视,因此父母不要故意忽略孩子,还有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本文由茜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