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爱攀比虚荣心强,家长要做好这几点,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孩子爱攀比虚荣心强,家长要做好这几点,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思呈老师(原创),转载请标明。

一个初中生因父母的工作调动而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刚上学不久,就和自己的同学吹嘘自己的爸妈是做官的,而且能够办成很多事情,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非常丰厚等等,这就让刚刚认识的新同学对他非常羡慕,而且经常讨好他,恭维他。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同学之间就开始相互越来越了解,发现这个初中生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者,甚至家里连三轮车都没有。这个孩子谎言被一一的识破了,身边的朋友也渐渐的开始疏远他,还有的对他开始指指点点,甚至有的同学背地里还会说他的坏话。最后这个孩子。忍受不了这样的心理折磨,选择了退学。

相信很多人都说过假话,但是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能够编出一个这样的谎言,最根本的是因为虚荣心在作祟。

什么是虚荣心呢?

虚荣心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或者为了获得某项荣誉而用虚假外在的东西来伪装自己,以此赢得别人的羡慕,获得一时的心灵满足。

孩子为什么会有虚荣心?

1、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都会内心比较自卑,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就会用虚假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为了所谓的面子能够让别人平等的对待,所以孩子就会伪装自己,甚至很多孩子家里的条件平平,但是出手却很阔绰,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别人面前显得自己的不那么卑微。

2、表现欲非常强。

很多孩子的虚荣心都和表现欲相关联,有一些孩子喜欢在朋友面前,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也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就会过度的去表现。

3、外在条件给孩子带来压力。

孩子的虚荣心,有的时候来自于外在环境所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如果一个孩子家境平平,学习平平,父母却非想让孩子飞上枝头做凤凰,给孩子选择一些比较昂贵的补课班学校,这就会让孩子因为缺少资本而自卑,这种压力来自于同伴之间产生的,很多时候,孩子为了避免遭到其他人的排挤,也会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从而让孩子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融入到这样的团体当中,孩子不得不做出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来,从而会产生较强的虚荣心。

4、家长本身存在着虚荣心。

所谓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如果父母的虚荣心比较强,孩子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也会有较强的虚荣心,比如父母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孩子自然也愿意拿自己去和别人进行对比,又或者,家长经常当着他的面去夸奖孩子,这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爆棚,那么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孩子自然也会迸发出较强的虚荣心。

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着虚荣心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去处理,正确的去面对着面对这个问题,虚荣心的本质是因为自己不满意,如果能够让孩子从这一点出发,正视自己努力刻苦的去改变现状,那么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誉,而很多人都因为虚荣心,而扭曲了自尊心,在面对缺陷和不满意的时候,就会进行伪装,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发现孩子虚荣心强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1、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而又因为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所以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如果让孩子不虚荣,自己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做起,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小行为,自己买了很便宜的东西,却告诉别人自己的东西很贵或者自己刚刚升了职,就到处吹嘘炫耀,这些不好的行为都会让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增加孩子的虚荣程度。

2、学会正确的评价孩子。

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要有个尺度,不要逢人就去夸奖孩子,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过强,造成虚荣心比较强的态势,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不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所以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学会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3、让孩子了解家庭状况,不要与别人过度攀比。

很多孩子不了解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所以会漫无目的的去攀比,父母不妨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教育孩子不要与别人过度攀比,不要和别人比吃穿用的奢侈程度,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远离虚荣心的干扰。

4、让孩子了解虚荣会带来的危害。

虚荣心强的孩子会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认识不到虚荣的危害,因此也会越陷越深,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虚荣心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危害,如果孩子实在不听,就让孩子亲自去体验一下,那么孩子深受其害,也会主动地与虚荣心决定。

5、让孩子把虚荣心变成前进的动力。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虚荣心,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父母不妨从这个出发点让孩子把虚荣心理变成前进的动力。学会不断地进取,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父母还可以适当的帮孩子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让孩子知道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得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被别人认可,同时获得的荣誉才是有价值的,而虚荣心带来的一切早晚是要被揭穿的,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让更多家庭和谐幸福,帮更多孩子健康成长,欢迎关注、转发,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师,专注于家庭教育智慧的传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447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