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智慧父母18|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智慧父母18|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家庭教育#

在与我交流过的父母中,10个中可能有8个正面临着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比如:“我跟他说话,没有一点回应”、“我想了解他的感受,但是他却闭口不言”、“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在对牛弹琴”、“我很想关心他,却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当现这些亲子沟通的困境时,有的人会感到无奈,有的会感到愤怒,还有的会打和骂……

当父母们表达这些感受时,我体会到了爱的沉重与担忧。而我又无法做到抽时间与每一个陷入沟通困境的父母一对一的交流,因此,我今天借助了樊登读书当中介绍的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来谈谈如何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心扉。

书中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四步:

1. 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做评判和提供建议

2. 理解和表达孩子的感受

3. 提出简单而明确的请求

4. 寻求合作,与孩子商量解决方案

其实,这4个步骤我之前在《非暴力沟通》中也提过,只是这本书更加详细的分析在亲子沟通的具体问题中如何做到倾听、表达、请求与合作。

下面是这本书的样子以及目录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要问太多问题

4. 别急着告诉答案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 以身作则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

1. 多年以后

I是这样,但是…… 如果……会怎么样?

II孩子们的“母语”

III读者来信

2. 30周年纪念版感言

3. 下一代的成长 乔安娜?法伯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

然而,很多父母虽然非常用心的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却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感到难以实施。

其根本原因是:所有的教育一定是在冷静、平和的情况下进行才是有效的。情绪会让我们失去理智,愤怒下的我们会被情绪所控制,本能的对孩子实施打骂。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印象:我不能随便说话,如果说错了,爸爸妈妈会生气,会批评我,甚至会打我,选择沉默或者敷衍也许能让我好过点。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可以选择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等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当我们心平气静时,关心和理解的语言自然显现。

你愿意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吗?赶紧行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35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