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管教≠惩罚,用爱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管教≠惩罚,用爱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习惯用惩罚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界限,甚至动用“竹笋炒肉丝”和“男女双打”。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惩罚背后的真正含义——爱!

管教和惩罚的不同就在于,后者是通过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没有爱的管教和惩罚只会让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我们所倡导的“用爱管教”则是通过一种柔和的、亲切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法,引导孩子负责任,帮助他们形成属于他们内外的真正的自我约束,而非外力强迫。如果你使用父母的权威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规则,而且这个规则是由谁制定,和用来约束谁的。

无数事实证明,让孩子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来,孩子会更有动力去完成这项计划。同时,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那些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的家长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你希望孩子少玩游戏,自己首先要学会放下手机;你希望孩子身体强壮,自己要先开始体育健身;你希望孩子遵守诺言,自己要先说到做到!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且父母做了什么!

学会了下面这三个步骤并坚决执行,你一定能收获一个自律的孩子,并且你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很多令人意外的惊喜!

教育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3岁的阿MI在房间里拍皮球,好几次差点撞倒茶几上的杯子,终于不小心皮球掉在了爸爸的腿上。爸爸非常生气地站起来,对着孩子说:别在家里玩,打坏杯子砸了你的脚,看你哭不哭。

孩子听后感到非常委屈,同时也不敢再拍皮球了,但是当爸爸返回卧室之后,孩子又重新拍起来。爸爸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用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来警告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接受到爸爸的信息,孩子暂时收敛,只是因为被爸爸的权威所恐吓。

小西吃饭的时候总是把汤撒的到处都是,妈妈对她说:西西,你这样把汤洒出来,不仅把桌子弄得脏脏的,还会打扰别人吃饭。我们试试在碗下面放一个盘子,如果汤洒出来了,就掉在盘子里,就不会将桌子弄得乱七八糟,你觉得好不好?

妈妈向小西说明了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更深层的意义是教会孩子遇到问题要多多思考,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那天在商场,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个小女孩,女孩喝水的时候总是不小心将水洒在衣服上,爸爸吼她:每次都是这样,再喝一口,再洒出来今天一天都别喝水了!我们在旁边听了,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同情。

孩子因为年纪小,很多时候并不是非理解父母话中的意义,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准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会记住这样的方法,并且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加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发泄情绪比较多,还是解决问题比较多呢?

不是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大家达成约定共同来遵守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苦口婆心的说教,孩子依旧我行我素,正是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讲道理,而孩子关注的是事情的结果。我们只顾着讲道理却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或者那些做法只是父母觉得合适的做法,却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

达成约定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3W)。

当我们催促孩子去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很着急的说:赶紧去写作业!但是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你必须要10点之前完成你的作业,因为10点之后我们要去商场。

约定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强制性约定、变通性约定和个性化约定。

1、强制性约定

所谓的强制性约定,就是针对那些可能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的事情,我们需要和孩子约定好,这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过马路的时候,必须拉紧大人的手,不能自己跑

永远不可以和陌生人走,陌生人给的食物坚决不能吃

不可以玩火,玩剪刀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坚决不可以做的,而且要反复多次地去提醒孩子。不管有没有大人在场,这些事情都不可以发生变化。有些父母会允许孩子在大人的看护下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但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最好这样的事情尽量避免。因为孩子会时时刻刻观察大人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比如陌生人给的食物,即使妈妈在场也尽量不要给孩子吃。

2、变通性约定

涉及安全的约定是坚决不能更改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适当地放松一些要求,让约定更加灵活。给孩子多一些变通的机会,也会给孩子多一些灵活的思维习惯。

“你今天中午睡的时间有点长,如果你现在确实不想睡觉的话,我们可以看10分钟电视,然后多讲半个小时绘本。”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我们会发现孩子多了一项技能,那就是“谈价还价”!这个时候,正是孩子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高速发展的时刻,家长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做挑战家长权威的行为。

除了上述的危险性问题和孩子的一些威胁性话语外,孩子的一些合理的要求是可以适当满足的。有时候可以适当的孩子进行“谈判”,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一个不错的渠道,毕竟我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毫无主见。

3、个性化约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今天要穿白色的外套还是黄色的外套?”

“冰淇淋想吃香草口味的还是草莓口味的?”

“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机会,对孩子来说就是将事情的控制权交到孩子的手上,而不是一味地被父母操控。这样的选择,孩子反而更愿意去执行。而我们只是把“去刷牙洗脸!”这样的命令式语气换做了“先洗脸还是先刷牙”,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中间的过程一定非常美妙!

制定好了约定,就需要坚决执行

孩子完成了约定,就要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了,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下次应该如何去改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犯了错误,就是丢了自己的脸,甚至会采用“人身攻击”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样的批评,对纠正行为毫无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失败,失败将如影随形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成功,成功会悄然而至

请务必牢记:家长需要向孩子说明的是行为是否正确,而不是评价孩子的好坏,事情做得对或者不对,与孩子的能力、人品毫无关系。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之前,就急于给与孩子指导,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独立完成。

“你的脚边还有一个玩具呢!”

“收拾完衣服,还要收拾你的书柜!”

其实这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而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但听的人会准确地捕捉到这个隐藏的信息。所以大一点的孩子会反抗“那你自己来!”正是因为你的不信任被孩子敏锐地察觉到了!

用爱管教,首先是爱,其次才是管教。爱不是纵容,管教也不是控制。给予孩子充分的引导和尊重,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是父母教育最大的成功!

你好,我是简柒,关注我,一起解决那些育儿路上的磕磕绊绊,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谢谢你这么漂亮,还给我点赞,听说,随手点赞,好运连连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202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